第一问:通威=鱼?
通威集团旗下包含饲料、鱼、猪、鸡鸭、新能源等各类缺乏关联性的产业类别,一个品牌跨度越大,则品牌印记越弱,品牌认知就越分散。一个品牌最好是成为一种单一产品的代名词。比如,百度=搜索,英特尔=芯片,蒙牛=牛奶。通威集团涉足多种几乎毫无关联的产业,那么,通威到底等于什么?恐怕没有消费者搞得清。
对于鱼品而言,“通威”二字并不能体现产品的任何优势,没有传递对品牌有利的信息,但是通威鱼品牌在成都地区消费者中的认知度极高,难道要抛弃这一多年来积累的品牌资产吗?
通威鱼糜产品采名“鱼本家”,该名称也未能良好地体现出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差异性。
我的答案是:通威鱼必须要有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优质鱼品印记。
第二问:通威鱼品是坚持走双品牌策略还是使用统一品牌?
通威的鲜活鱼与鱼糜产品是使用一个共同的品牌,还是分别使用两种品牌?
如使用两种品牌,如何避免品牌价值的分散,如何兼顾两种品牌的传播?而如果共用一个品牌,那什么样的品牌名称能包含几种不同产品的共同属性呢?
我的建议是启用副品牌策略:通威成为舞台,抛弃双品牌、多品牌思路,打造专业的鱼品品牌符号。因为通威这个集团品牌的影响力还是巨大的,不利用很可惜。
第三问:通威鱼品的独特的客户价值是什么?
通威鱼品具备什么独特优势?与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相比,通威能给消费者带来哪些差异化的利益点呢?通威独一无二之处是什么?
鱼糜行业有300多个厂家,十多个小有实力的品牌,消费者凭什么要选择通威的“鱼本家”?
“鱼本家”这个名称及诉求不能很好地传达出带给消费者的独特利益,那么,什么样的表述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购买?
我们的答案是:聚焦于通威集团以鱼饲料为核心的“产业链”这张王牌,将其核心价值挖掘放大到极致!
第四问:通威的核心优势如何演绎?
因为通威鱼的优点太多,导致影响了卖点的挖掘,而企业总是想把太多的好处一起说出来。
我的答案是:通威的核心优势要聚焦为一个崭新的品类,而且既能贯穿鲜活鱼与鱼糜制品两种产品品项,又能从根本上与其他品牌的鲜活鱼、鱼糜产品鲜明地区隔开来!
第五问:通威鱼品皆属人工养殖,而消费者普遍认为野生鱼才是好的,怎么办?
如何将通威的强大优势说出来让大家知道?说什么?怎么说?说给谁听?如何能说得让别人认同?通威集团自身长处就是全产业链优势,也就是人工饲养优势,但是……但是……我发现一个令人沮丧的重大问题!——通威鱼是人工饲养的,核心优势也来源于专业鱼饲料和养殖技术及整体产业链,但是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却认为“人工养殖的鱼”=“劣质鱼”。假设通威强调人工养殖的话,岂不是等于告诉消费者通威的鱼是劣质的?
不能说人工,难道说是天然野生鱼?——这不但是欺骗消费者,也抛弃了自身优势,等于玩火自焚!
第六问:鱼肉是肉类食品中品质最优秀的,为何缺乏大品牌?
鱼类种类繁多,大体上分为海水鱼和淡水鱼两大类。但不论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大致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不过是各种营养成分的多少而已。鱼肉营养价值极高,经研究发现,儿童经常食用鱼类,其生长发育比较快,智力的发展也比较好;而且经常食用鱼类,人的身体比较健壮,寿命也比较长。其奥妙在于鱼类具有以下营养特点:
(1)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6%、鲤鱼含17.3%、鲫鱼含13%。鱼肉所含的蛋白质都是完全蛋白质,而且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适合人体需要,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2)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鱼肉的脂肪含量一般只有1%~4%,如黄鱼含0.8%、带鱼含3.8%、鲐鱼含4%、鲢鱼含4.3%、鲤鱼含5%、鲫鱼含1.1%、鳙鱼(胖头鱼)只含0.9%、墨斗鱼只含0.7%。鱼肉的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较长,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3)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含有丰富的磺,还含有磷、钙、铁等无机盐。鱼肉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及尼克酸。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另外,鱼肉的肌纤维比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散,水分含量比较多,因此,肉质比较鲜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来更觉软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可以看出,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及口味好、易于消化吸收的优点。
另外,鱼的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水质稍微有点污染就会引发鱼类的死亡,甚至水温的过度差异也会导致鱼的生命危险。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相比于牛肉、羊肉、猪肉,鱼肉的热量更低、更不易传播给人病菌,历史上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吃鱼而引发传染病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