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到乡村是因为十几年前的发愿

《执行官》:很多人逃离北上广,最后却发现还必须回到北上广,茂德公集团的产业为何选择往乡村发展?

陈宇:我们这十几年,从来没有“逃离北上广”,之所以在乡村发展一些产业,首先是因为自己曾经发愿,觉得自己的家乡也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好,就这么坚持了十几年。其次是因为我目前所进行的一些产业和乡村密切相关。我一直以来做食品产业和旅游产业,和乡村有很大的关联性。除此之外,茂德公集团在十几年里回归乡村,回到我的老家足荣村,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公益行为,我们是在用其他板块赚的钱,来培育乡村产业。到目前为止,在乡村的产业还没有盈利,公司内部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公益项目在进行,当然我们希望是往盈利的方向发展。

《执行官》:茂德公草堂、茂德公大观园、茂德公鼓城,这几个立足家乡的项目把文化和商业结合得非常好,你是怎么平衡文化和商业之间的关系的?

陈宇:我一直以来都坚持一个观点,即文化和商业并不矛盾,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文化和商业可以结合得很好。刚开始做茂德公草堂时并没有进行商业规划,只是我的个人爱好,所以在文化方面加入了很多我自己的情怀,但是在茂德公鼓城的设计、规划方面,我们非常用心地将文化和商业进行结合。茂德公鼓城开发时有一个选择是做常规的商业综合体,在一个县城里中型规模的商业综合体也挺有市场。但这样一来,就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项目,而我们的布局是做旅游,因此结合雷州这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建了“茂德公鼓城”,既能满足商业需求,同时又是一个景点、一个地标建筑,而这种文化沉淀也让商业更有内涵、更有个性,会比纯粹的商业模式更加成功。当商业成功后也会反哺文化,所以我认为商业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总结起来就是,文化能够让商业更富有个性、魅力和竞争力,商业的成功也会反过来支撑文化。

《执行官》:乡村往往人才匮乏,观念、条件诸多不便,您似乎甘之若饴,策划出许多创新营销举措,这种创新从哪来的?

陈宇:这个问题戳中了我们的痛点,回到乡村创业、发展什么都好,就是人才难招,前几天我们还在为一个电工头痛,没有人愿意主动到乡村来。

走过十几年的乡村路,除了在村里或周边招聘员工外,管理层的招聘我大致依靠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靠情怀打动人,如果不是在精神上高度契合的人,是不可能在乡村待这么久的。我在2014年中国行的路上,偶然认识了一位贵州的姑娘,她就非常有乡土情怀,也非常喜欢乡村,我的诚意打动了她,现在我做的足荣村手作就交给她来负责了。

第二种方式是打亲情牌,从自己的亲朋好友中找到合适的人来负责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是从公司内部培养人才。茂德公集团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做公益、回归乡村,许多加入公司的人都是冲着这种情怀而来的,我会用心去培养这些年轻人,他们也慢慢走到乡村去负责一些事情。茂德公很多创意都是来源于这些人才,也正是依靠这些人才,我们围绕着同一件事情才坚持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