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部与研发部,在配合上确实存在很多痛点,并且都是致命性的、专业性很强的难点。如果解决不好,产品就会陷入困境,出现重大损失。在本书,这些痛点会一一得到解决。
1.研发部的痛点
开始新产品开发了,都添加哪些特色呢?参照竞品和自己的技术,好不容易研发出来一件满意的样品,与市场人员一沟通:
(1)研发人员:你到底要什么产品属性(特色)?
甲:我认为颜色应该……口味应该……再添加点××原料……
乙:对,不过我认为浓稠度再调一下会更好……
丙:我认为不应该添加××原料,另外,甲说的颜色我不认可,应该是……
丁:客户说了……
研发人员一听头都大了:你们到底要什么?上次,你们还说颜色挺好,这次怎么变了?我该满足谁的要求,那么多要求,成本怎么办?
(2)研发人员:每个属性达到什么程度,谁说了算?
甲:我认为再辣一些会更好,咸度也加大。
乙:不对,我认为再减一下辣度,谁像你那么能吃辣。
丙:我赞同甲。
丁:我认为辣度还可以,应该油度减一下,酱香气不够。
研发人员:我该听谁的?
(3)什么?跟我要样品成本?我已经给财务部了,你去和他们要吧?
(4)并不是最后确定样品后计算成本,只是市场部认为这个样品还不错,要计算一下价盘,这是个重复性的动作,成本不合适,样品也不能通过。
市场部:成本多少?你要说一下,我计算一下,这次的样品可不可以?否则零售价不合适,也不可以上市。
研发人员:我只有原辅料成本,人工、包材、分摊我哪里知道?成本核算是财务部的事儿。
财务部:你不能总跟我要啊?研发部还没给我配方和成本呢?你先去催他呀!(或者:也不能任何工作拿过来我就给你核吧?即便我算好了,还得领导审吧?领导不审我也不能给你啊,怎么也得好几天吧。)
(5)什么,样品的成本又高了?到底我给你多少成本才行?你给我个数啊?
市场部:这次的样品虽然还可以,但成本高了,没法卖。再下调一下。
研发部:怎么调啊?一调不就变配方了吗?折腾了这么多次,好不容易确定样品,再来一轮吗?
(6)样品的特色,为什么要求全超过?
市场部:调这个特色,那个也要调,不能落下。
研发部:为什么?不考虑成本啊?
2.市场部的痛点
(1)让我提前定出产品的特色要求,我又不懂技术,哪里知道?
(2)我知道要什么口味的产品,但加什么原料才能达到要求,
我怎么知道?那不是研发部的技术专业吗?我哪里知道怎么开发产品?
(研发部的问题:你认为加点什么原料好?你说都加什么原料,才能味道更鲜?加这个原料行吗?)
(3)问我要加多少量才行,我怎么知道啊?
(研发部的问题:你认为加××原料到××克,怎么样?)
(4)问我样品行不行,让我定,你们研发部不会自己尝?自己看不出来吗?我哪里知道啊?
(5)这个属性明明不好,让我决定怎么改,我怎么可以决定呢?
(6)每次给样品,能不能告诉我成本是多少,以便于我核算零售价格?能不能别间隔好长时间啊?这样一次次,什么时候是头啊?
(7)天天要我给具体的成本要求,我怎么知道各项分摊成本、包装成本,怎么去核算研发成本?
(8)零售价到底定多少合适?
(9)渠道毛利给多少?
(10)上市后,能卖多少,能不能赢过竞争产品,我怎么知道?
(11)销售人员跟我要话术、概念、卖点、具体属性用语,我怎
么可能知道?实在不行,研发部说一下吧,自己设计的产品,自己最应该知道。至于包装上的文字信息,设计师定一下或者就别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