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一个社会自上而下,从最高的领导人到普通的老百姓,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地把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那么凡是能够为人们所利用的天生万物,也一定能够被很好地、很充分地利用起来。这个时候,一个社会的物质条件既不会不足,也不会浪费,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长久、可持续、稳定发展。所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上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同时每一样物资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不造成奢侈、浪费,更不会引起环境污染,生态灾难。只要能“尽人之性”,就一定能“尽物之性”,人类社会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危险。
“尽物之性”还有一个含义,它是指万物都能够各尽其性,按照上天所赋予万物的各自天命,能够道法自然,在自然之中完成其生命过程。这也是万物各尽其性的深层内涵。如果是野生动物,就让它们在大地上自由生长、自生自灭;如果是家禽家畜,就好好饲养它们,让它们提供动物蛋白质、奶制品等给人类做生存的资粮;如果是花草树木,就让它们自然地开花结果……这些都是万物各尽其性的感觉。
总之,就是顺其自然、“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感觉。这样的世界,让万物都能各尽其性,这是怎么来的呢?都是由一念之诚开始的。每个人通过自己一念之诚的修为,达到“尽其性”的境界后,再推广到万物,让天地间万物都尽其性。这样的人非常伟大,如同下文中说的,“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赞天地之化育”,就是帮助天地孕育、教化、养育万物,这时候人就成了天地的助手了,成为了上帝的助手了,这个非常了不起啊!这个“赞”字,我们平常当作赞扬、表扬、说好话来用,比如赞不绝口、赞叹、赞美之类,用起来很随意。但我们仔细看这个“赞”字,它是个会意字,上面两个“先”,下面一个“贝”,即古代钱币。赞,整个就是争先恐后地拿钱出来赞助、资助的意思。
大家想一想,把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拿出来,以资助天地运化、养育万物,这是什么感觉?很荣幸啊!人能够出钱出力帮助老天爷理顺天地万物,让万物各安其位,各尽其性,不管社会生态也好,自然生态也好,都能够在人的一片至诚之心中得到化育。这是多么崇高、多么了不起的事业啊!所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称作是中华文化的最高精神。
“化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什么是化?就是让你没有一丝一毫不自然的感觉,一点都不生硬,一点都不勉强,就像一颗糖放在一杯水里,糖在不知不觉中化了,水也在不知不觉中变甜了。育,指的是孕育、哺育。总之,人的精神境界真正能够达到这一步,主观能动性能够发挥到这样的程度,你对天地万物的感觉就和普通人完全不一样了。此时,人生天地之间,一举手一投足,全体都是大道恰如其分的体现,这多美啊!
这里讲“赞天地之化育”,说的是发挥人的能动性,但我们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能乱发挥,不能过度发挥。现代社会的最大问题,就是人类到处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过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给世界造成严重的问题。比如人类为了一己之利,到处乱砍乱伐、乱开乱建,开矿山、筑高坝,对自然界的破坏已经触目惊心!现在地球的生态已经到了非常脆弱、非常危险的边缘。
中国圣贤们讲的“赞天地之化育”,指的是资助、帮助、赞助天地的运化,是顺天道而为,目的是让天地万物更和谐,让世界万物更平衡,让世道人心更安宁。而现代人的行为,则是私欲高度膨胀,为一己之利而不惜牺牲环境,不惜牺牲生态,甚至不惜牺牲子孙后代的福祉。所以,凡是从个人乃至某个集团利益出发的行为,都不是至诚之心,不管用再美好的名目包装,都不是在“赞天地之化育”,而是毁天地之化育!
由此可见,至诚的公心是何其重要!这个至诚的公心,不仅个人要放下私利,人类也要放下人类的私利。现代西方知识界的精英,有不少人在反思和批判“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这给当今世界也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大麻烦、大问题。
所以,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不起啊!在几千年前,就有了这样伟大的胸襟、崇高的境界,我们应该由衷地感到骄傲、自豪才对。我们说“天人合一”也好、“道法自然”也好、“赞天地之化育”也好,都已经抛弃了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而是以天地之道为立场。这对现代人、尤其是西方文化中普遍的、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很有力的矫正。所以,这里说“赞天地之化育”,必须是至诚之人、真正达到圣人境界的人,才能够帮助老天爷教化、感化、哺育天地中的众生万物。按照佛教的说法,只有成佛成菩萨,才有能力去普度众生。
那么,要达到这么高远、这么美好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哪里呢?仍然是《大学》里面说的那一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么一个清晰的步骤,达到“天下归仁”的大同世界,达到人间净土的终极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