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政策东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9C模型四大环境中的第一大环境,就是政商环境。它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政策;二是政商关系。

政商关系不在本书讨论范围,这里只说政策。

政策对商业的影响极大。这又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行业的影响;二是对企业的影响。

对行业的影响,体现在各种鼓励、补贴、限制、禁止性产业政策,它能决定一个行业兴衰存亡。比如商品房的政策,带来二十年的房地产繁荣;而P2P的禁令,导致行业中企业的清零,直接消灭了这个行业。

对企业的影响,体现在各种目录和清单式政策,这种文件授予或限制了具体企业的经营资格,是能直接决定企业命运的。

政策借力,即充分借用各类政策的力量,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为此,有两项工作极为重要:一是政策研判;二是政策顺应。

2018年6月,创业板迎来一家新公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它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市值便暴涨了十倍。这家神奇的公司就是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的创始人叫曾毓群,1968年生人,17岁时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的本科,之后又先后到华南理工大学和中科院求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的一家国企。他三个月后离开国企,跑去广东东莞,进入一家名叫新科磁电厂的美资代工厂工作。新科磁电厂隶属于全球最大的独立硬盘磁头供应商“香港新科”(SAE),是当时全球超七成硬盘磁头的供应商。31岁时,曾毓群成了最年轻的技术总监。

1999年,SAE执行总裁梁少康、曾毓群及其在SAE的顶头上司陈棠华三人决定辞职创业,共同成立了一家主营MP3、手机锂电池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

自此,曾毓群进入电池制造领域。

当时,ATL并没有核心技术,为开启业务,他们向贝尔实验室购买了电池专利授权。可后来发现,贝尔实验室的这项技术并不完善,生产的锂电池反复充放电后容易鼓包。他们不得不自己寻求解决方案。从研究电解质入手,通过测试优化方案,最终解决了电池鼓包的问题。凭借这一技术改善,ATL随后拿到了苹果、三星等多家大公司客户的订单。2002年,公司实现盈利。

之后,公司获得发展,但也犯下了错误。为了应对快速扩大的产能需求,公司两次引入外部资金,后来大股东成了日本TDK公司。对最初创业的三人来说,面临控股权落空的问题。

2011年,曾毓群团队下定决心,以股权转让的方式,将ATL大部分业务打包售出。ATL中的动力电池部门则从TDK抽离后,在福建宁德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即现在的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成立时,动力电池赛道上已经有了比亚迪和国轩高科两个玩家,走的都是磷酸铁锂路线。这条路上,宁德时代没有优势。为避开竞争,曾毓群选择了成本更高昂的三元锂路线。曾毓群并不知道,他的这一选择将因为一年之后的某个文件变得举足轻重。

2011年底,宁德时代凭借优秀的产品性能,成为宝马的电池合作伙伴。宝马和宁德时代成立了电池联合开发团队,开发涵盖电池包的所有关键技术领域。华晨宝马曾于技术攻关时定期向宁德派出工程师进行技术支持,向宁德时代发出详尽的动力电池系统需求规格书。这些都为宁德时代掌握动力电池从研发到测试的全流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2012年,宁德时代获得了与华晨宝马合作的机会,为后者旗下首款纯电动SUV“之诺1E”开发动力电池系统。据第一财经的报道,当时宁德时代钻研了宝马提供的数百页德文生产标准文件,打通了动力电池研发、设计、开发、认证、测试的全流程。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要求到2015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要达到150瓦时/公斤以上。三元锂电池是当时唯一能在2015年达到150Wh/kg以上的动力电池,后续的补贴政策延续了这一思路。这为宁德时代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之后,国家颁布了两个对宁德时代意义非凡的两个文件。

一是《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一批),屏蔽了外资对手。

2015年11月11日,国家颁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一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必须进入该目录,否则新能源车辆就不能获得补贴,宁德时代成为首批入选的企业之一。这份名单上没有外资电池企业,为当时数量众多、技术参差不齐的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赢得了发展空间。白名单推出后,以北汽和吉利为代表的国内车企对电池的需求更多转向国内企业,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的装机量大幅增长。

二是2017年1月1日起实行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限制了铁锂对手。

宁德时代的电池走的是三元路线,与之对应的是铁锂路线。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铁锂电池曾广泛应用于乘用车,2015年磷酸电池装机市占率达到53%。

2016年12月30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该通知首次对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提出要求:250km以下车型单车补贴3.6万元,250km以上车型均为4.4万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90(含)-120Wh/kg补贴系数为1倍。

这使得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的短板凸显,2017年铁锂装机市占率下降到22%。

之后,宁德时代的三元电池逐渐成为主流。

2016年以前,比亚迪一直居于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首位,宁德时代则于2017年起开始反超并拉开与比亚迪的差距。

2018年6月,宁德时代在创业板上市,市值很快超过中国最大车企上汽集团。不到三年市值就暴增了超十倍。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效力一直持续到2019年6月,宁德时代因此获得了长达四年的政策保护。如图6-7所示。

图6-7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有效期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

宁德时代在2017年时,国内车企客户只有74家,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涨至120家。

2020年2月,宁德时代成为特斯拉国产Model3的电池供应商。

2020年上半年,工信部公布国内新能源车型有效目录,3900余款车型中,由宁德时代配套动力电池的有2000余款,占比约51%,是配套车型最多的动力电池厂商。

2019年6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废除,宁德时代的护身符失效,海外电池厂商得以进入中国市场,赛道开始变得拥挤。

商业生态已经改变,宁德时代不得不采取新的战略与打法。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上下游的联系与控制。相关内容,我们将在“战略捆绑”一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