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药产业链中的供应端洗牌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国家对医药行业政策不断调整,其中技术革新与思想观念的转变促成了不同分工模块的变化。对于制造业来说,发展的结果就是洗牌,资源重新排列组合,技术进步,理念革新。对于流通渠道来说,兼并与整合加速,规模集约、标准化连锁体系成为主流。终端则需要迎合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完成增值服务的提升。对于消费市场来讲,原来的主要消费模式发生改变,继而衍生出的更多的细分市场出现了新的机会。

医药产业链中供应端洗牌进行时:

(1)源头产业集约、绿色、标准化。

医药产品的源头是农业和化工业,中药原药材、微生物发酵、动植物提取、化工合成等是药品原料的主要源头。长期以来,中药标准化一直是饱受诟病的,标准化是针对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缺失问题,着力于中药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规范优化、中药产品标准及中药产品可溯源体系建设,完善并修订一批中药生产规范及标准,强化中药产品的监督、鉴别和鉴定方法,系统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而化学原料药最大的现状就是产能严重过剩、高耗能、高污染,因此,环保去产能是化工原料药的当前主题,绿色环保的原料药生产是未来生存的先决条件。此外,我国是原料药大国,在国际原料药供应中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进行产业升级是当前的重要问题,承接较高水平的原料供应是该端口未来的价值体现。

化学药上游原料工业逐步减少,因供需矛盾与环保严控,仅为拥有下游制剂完整链条的大中型企业留有生存空间。国内化工原料产能严重过剩,且众多企业工艺传统、设备陈旧,不但高耗能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国内原料药大部分依靠出口,凭借国内的廉价劳动力与低环保成本发展起来的企业在最近几年举步维艰。一方面以印度为代表的原料厂凭借更低的成本发力;另一方面随着政府多次进行环保检查与限产停产等举措推行,具备领先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势必要成为胜出的剩者,继续投入提高工艺水平和更新设备,提高品质。因此,化学药品的上游供应链格局发生变化,随着我国一部分优秀企业逐步转向研发和技术驱动,国内医药前端供应开始升级,逐步脱离供应端最初等的状态,逐步向高精尖迈进。

中药标准化与集约化进程成为整合点,从源头对接开始,将是中药持续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化学药的黄金时代走过后,很多人开始挖掘中医药的潜力,主要表现为中药OTC产品及药食同源产品的反复炒作。众所周知,中药的痛点是质量管控体系,中药的源头种植为农户,产地种植只是种植生产,对市场需求信息模糊,长期处于产业链最弱势地位。而长期以来,中药材都是讲市场流通标准,而不是产区质量标准,中药材的定价权是流通一端,这样容易操控和炒作。因此,推动优质优价的产地标准和按需分配订单种植的中药集约化模式,是中药持续发展的路径,而进行源头质量标准的分级管理,则是推动优质高价话语权的重要一环。集中分散的种植户和经营户进入中心式统一管理、统一仓储、统一信息和源头检测,将是我国中药几大交易市场共同思考的问题。

(2)制造端发力一致性评价,质量革命开启。

从药品短缺到严重过剩,中国仿制药出现了一拥而上的局面,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药品消费市场,我国的17万个药品文号中有95%以上的均为仿制药。行业粗放发展的时代,质量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为所有的聚焦的是销售,快速掠夺财富,完成积累。接下来在竞争白热化的时代,依然是销售为王,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当行业洗牌的时候,质量作为生命线,就作为产品原始属性的最终回归摆在重要地位。

仿制药质量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以及僵尸文号的清理将提高国内制药水平的竞争力,有利于净化市场,推动行业进步。此外,对中药的安全有效性进行再评价,也意味着中药行业的整体标准升级大幕开始。而承担主力的质量管理人员必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而筛选和购买文号进行一致性评价从而获得未来市场机会,将是一些操盘大产品的代理商关注的问题。如图9-3所示。

图9-3筛选和购买文号

(3)仿制药的第二个春天来临。

中国国产仿制药的第一个大发展周期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外资产品获得临床高度认可,拥有招投标特权和定价优势。而国产仿制药在第一个阶段得益于外资原研产品带路,第二梯队的首仿产品获得空前的发展,尤其是获得单独质量层次的定价优势,以及国内灵活的临床操作模式。在此期间,出现了大量的中国特色产品,也就是现在的“辅助用药”和“独家中药注射剂”。

当医保改革,控制过快增长的药品费用时,控费的方式之一就是控制辅助用药;第二个就是通过医保方式以价换量与原研药谈判降价,此外就是使用仿制药替代原研药。而仿制药需要拿到的入场券就是一致性评价,这样才能与原研产品同台竞争。

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一方面终结僵尸文号;另一方面进行评价动辄数百万的费用,对于企业来讲也是一个重新定位和梳理产品的过程,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最具有优势的几个产品中。此时的代理商已经在与工业进行战略联盟,工商合力投入资金做协议产品的一致性评价。未来的医院市场,将会引来一致性评价产品的第二个发展时期,快速瓜分市场份额。即使是院外市场,一致性评价产品的认知也会快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