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式会员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相对封闭
既然是只面向特定人群的会员制,圈层式会员制一定是相对封闭和排他的,一定是限制数量和限制条件加入的,以保证组织的纯粹性。
基于彼此共同的经历、身份、诉求等共同属性,圈层式会员内部之间比较容易形成一定程度的认同感,即使事先互不认识,但是一旦加入到共同的会员体系之后,会比较快速的把对组织的信任感迁移到对个人的信任感之上。比如在商协会里面高级别的会员之间,就比较容易在较短时间内达成合作。所以圈层式会员制有最高的社交价值,特别适合相互之间可能存在大量资金往来的政商界人士。
圈层式会员不能允许圈子之外的人加入进来,以此来保证这个组织的纯粹性。因此圈子式会员制对组织上层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职能有着最高的要求,如果管理者渎职破坏了组织的的纯粹性,那么这个会员体系很可能就会面临破裂。
(二)筛选机制
筛选机制包括入会门槛和淘汰机制。
圈层式会员制要设置一定的入会门槛,加入圈层式会员往往要通过正式会员的推荐和邀请,或者要经过一系列的申请手续,是否付费并不是能否加入圈层式会员的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一定数量的会员推荐(如某些学术协会,入会需要3名以上正式会员同时推荐)
*限制会员总数量(如某些协会成员总数限制30人,有人进就必须有人出)
*要求验资(如某些高端相亲组织和购房团会要求入会者提供资产证明)
*要求做出某种行为(如填写一份复杂的问卷,或经过几轮的考试面试等)
*条件不达标则淘汰(如会员存续期间会有考核和淘汰机制)
圈层式会员制的入会门槛和淘汰机制,是它区别于其他几类会员制的主要特征。
(三)专属服务
正是因为通过筛选机制控制了身份的稀缺性,圈层式会员往往会特别珍视自己的会员身份,以自己的会员身份为荣,行事的风格会遵循自己所属的圈子内的特殊价值观。有时候,圈层式会员的某些特殊的表现又会引来外部世界对这个圈子的更多关注,使得这个圈子的会员身份更有价值。
圈层式会员制往往会提供一些特殊的专属的服务来满足会员对于身份感要求。例如,会员有自己的会所,只有会员能够使用;会员有自己的会刊,只有会员能够在会刊上面发表文章;餐厅里某些高档的食材,只有会员能够享受。
圈层式会员不一定收费,但是圈层式会员是最容易实现超高收费的。过去一个高尔夫球场的会籍就可以卖到20万一年,高端俱乐部如长安俱乐部的会员年费甚至可以高达百万元。圈子式会员也不一定有时间限制,有些可能是长期的,包括终身制,也有些是短期,如 一年期或三年期。是否设置时间限制,主要和该圈子是否设置商业目标相关。一般来说,有明确收费标准的圈层式会员,就会有明确的会员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