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享书中的案例:智能灯控企业的战略转型
某智能灯控系统公司曾是多家知名房地产商的供应商,2019 年前后,因房地产行业下行,公司意识到依赖房企的业务模式难以为继,开始谋划战略转型。在战略共识会上,高管团队围绕转型方向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多个可能性:
一是与设计院合作以获取更多订单,包括政府订单;
二是拓展场景化灯饰领域,比如针对办公场景做特殊设计,或切入睡眠系统赛道,结合香薰、音乐等打造助眠生态;
三是聚焦大楼外立面智能灯控系统,将灯光与广告展示、城市美化等功能结合。
团队对各个方向进行了分析:
l 睡眠场景虽有市场需求,但需跨领域整合资源,投入过大;
l 与设计院合作增量空间有限,且难以摆脱配套商定位;
l 而大楼外立面灯控与公司原有技术协同性强,可复用部分供应链与技术,市场需求也较明确,兼具商业地产和城市基建的应用场景。
经过权衡,公司最终决定向大楼外立面智能灯控方向转型。
尽管不确定这一决策最终效果如何,但团队在讨论中充分设想了各种可能性,避免了盲目决策。这种全面探讨的过程至关重要,让团队在转型前尽可能考虑到各种风险与机会,而非未经充分思考就仓促行动。
(二)定年度目标时常出现,老板定很高,业务往下压,互相拉扯,怎么解决?
凌欣怡:
1.
往往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业务做的目标并不是驱动公司级目标的引领性指标。
就比如某连锁企业设定年度营收 1000 亿目标后,各部门在目标拆解时陷入困境:
销售部门:仅能粗放设定 “完成 XX 销售额”“开 XX 家新店”,与整体目标的关联逻辑模糊;
中后台部门(如人事、营销、运营):完全无法明确自身职责与公司目标的关系,陷入 “无目标可定”
的尴尬。
本质矛盾:部门目标仅停留在 “做什么” 的表面(如开新店、做活动),而非 “如何驱动公司级目标达成”(如通过提升客户转化率或客单价支撑营收增长),导致
“数字对齐易,逻辑对齐难”。
破局办法,通过拆解年度营收 = 进店人数
× 转化率 × 客单价 × 连带率的底层公式,将公司目标转化为可落地的部门任务。
2.
数字对齐,需遵循逻辑依据设定目标,避免脱离实际。
l 参考历史增长数据:分析公司过往年度增长率(如过去三年复合增长率),以此为基准推导合理目标;
l 结合行业趋势:评估所在行业平均增速,确保目标与行业发展逻辑匹配(如行业年增长 10%,公司目标不宜远超此范围)。
另外,在设置目标的时候,还可以分级,比如及格目标、挑战目标和梦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