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工作中的“恩主”意识

“恩主”意识对企业和人们的心情、生活的危害巨大。可是,我们普遍地并未意识到它,没有意识到它潜伏在我们的意识深处,并支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对企业来说,这是个重要而严肃的问题。

恩主意识是指,“这是我的公司、我的部门,你给我打工,我是给你工资的,我是在给你钱”。这是老板、领导层的暗中想法。反过来,作为员工也是一样的,他们想,“他是老板、他是领导,我给他打工,是他给我发工资,是他在给我钱”。

这本来也没错。但是,当我们试着体验这些话的语气时,就能感觉到其中隐含着一些东西。

恩主意识不就是皇权意识在企业管理和人们的工作中的变种吗?就如父母官、老百姓这样的称呼所携带的“皇权—臣民”意识。

当然,恩主意识并不是特指老板、领导层才有,或者说是他们强加和灌输的。其实,它存在于员工及每个人的意识中。假设一个人的头脑中根本就没有恩主意识,那么,当他的老板在以恩主意识与他共事时,你根本就不会接受。那时,工作、金钱根本就不重要了,因为他感到他的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受到挑战。

恩主意识的危害是什么?

它会给企业带来什么?

假如我是老板,在恩主意识下,潜意识中装着“你的钱是我给的”(有点类似债主心态)时,我让员工加班(在不征得员工本人的同意、隐含着不加班将导致不被欢迎和将会被淘汰的暗示、风险和不给加班费的情况下)会觉着不好意思吗?

当员工犯错了,我想到的是按照公司制度去办就好,还是心头火气,劈头盖脸地惩罚、责骂、训斥?

假如我是一名员工,潜意识中装着“是他给我工作的,我在给他打工”,我会在老板没下班时,不敢走出办公室(或者走出办公室时总感到有点心虚)吗?

当自己犯错了,是不是像孩子面对父母时的怕受责罚呢?

当然,我也会觉得公司的得失我才不关心呢,不得已就换工作。

很明显,恩主意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意识的反面。

因此,在恩主意识下,又怎么能真的建立起平等和尊重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呢?

那么,头脑风暴、讨论、各抒己见、发挥团队精神、集体智慧,又怎么能实现呢?

那么企业哪会有创新、进步、及时更正错误的能力呢?

怎么会有高超的、符合事实的战略呢?

怎么会积累出智慧呢?

这样的企业,又怎么能建立起真正的有价值的品牌呢?

而这样的企业不去做代工,又能做什么呢?同样的,这样的人不做着只有微薄的工资的工作,又能有什么更体面、更有尊严的工作机会呢?而这样的生活只能说是生存、活着,又怎敢说“我在生活”呢?

其实,恩主意识就是幼稚、没长大的、不成熟的心智状态。作为恩主的老板、经理就像员工的父母(当然是指父母的管教,而不是爱。何况中国式父母对子女的爱包含的是捆绑和逼迫)。他们会对员工说(当然员工也认同):你的工作是我给的,你这个人是属于我的(至少在上班时间里)。因此你要绝对服从。我掌握着你的“生杀大权”。

恩主意识下,人就滋生出依赖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不能独立地面对生活,不能独立地面对困难、挫折、失败、婚姻、危险、信仰等一切。根本性的问题是,这种依赖性其实是主动地让出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主权(与扮演恩主的人一样的主权),把自己的生活、人生、价值观、愿望、理想等交给别人来主导。这不就是一个孩子的心理吗?

其实,每个人的青春期的叛逆都是人的心智在自然法则下长大、成熟时对遇到压抑的反应。可惜的是,恩主意识下,长向成熟的趋势往往都是被压抑下来。我们都被阻挡在儿童、少年的心智阶段。一代又一代,一颗颗幼稚的心依赖着另外的一颗颗幼稚的心。

而且,幼稚心智的特点就是自私,极端的自私。就如儿童对自己的玩具的把持不放。这几乎是我们现在社会和企业的所有问题的根源。

看看我们的表现吧,遇到一点成绩、称赞就兴高采烈、趾高气扬,遇到一点挫折、批评就放弃,要不就是恼怒了。不就是小孩才有的表现吗?我们在这么幼稚的心智下,又怎么能经营管理好企业呢?怎么能完成工作呢?

看见并承认自己的幼稚,不就是成熟的表现吗?

当在雇主与被雇用的人之间,上级与下属之间,推销员与客户之间,跨部门的平级的合作中,我们想的是,“我是以自己的时间、体力、脑力、精力、情感、共同的目标、产品或服务而换得的工资、合作和交易”,同时,我对你没有恩典、没有恐吓,你对我也没有感激和诚惶诚恐,那我们就走出了恩主意识,走向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