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区要有生命力

他们背着双肩包,里面放着一部笔记本电脑;胳膊上纹着刺青;带着从餐馆、体育馆、最不显眼的地方刚刚赚到的路费踏上去奥斯汀的旅程。是的,奥斯汀,出产石油的得克萨斯州首府,五月的时候,那里还远没有到阳光灿烂的时候,天气微凉。

但是,那里有音乐、电影、啤酒和免费烧烤,足以让这些人辞去临时工作,参加一个远在西部的聚会。在那里,他们可以见到平常只能在网上碰面的人,虚拟世界中的“朋友”将变成眼前活生生的人。或许这只是一场大规模的“网友聚会”,或许他们还可以一起做点儿什么。谁知道?但这些理由足够让他们不醉不归。

如果在其他地方碰到他们,你或许会觉得他们有点怪。是的,并非主流,这些年轻人明显在地下室待得太久了,皮肤苍白,不善言辞。如果指尖不触碰到键盘,他们似乎就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而在奥斯汀,他们感觉到放松和自由,因为周围都是和自己相似的人。

2000年5月的奥斯汀似乎比以前更冷,互联网泡沫(dot-com泡沫)在这个时候崩溃,纳斯达克指数一落千丈,从5000多点直线掉落不到3000点。人们开始谈论互联网热潮退去。“啊,互联网,是很有意思,但它就要过去了,不是吗?”而这些人不相信。他们认为,无论能否“触网成金”,网络的魅力不是用股票市场上起伏的指数来衡量的。他们相信网络的力量。这些没有权力、没有资源、不能在主流渠道发出声音的边缘人物——骇客、落魄的艺术家、破产的创业者……当其他人对他们转身而去的时候,互联网还是向他们敞开大门。他们痴迷于网络,是因为这里不设限。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同类”。他们愿意将自己充沛的创造力和精力贡献给互联网,因为在这里能获得反馈,这些关注即使只体现为不起眼的点击量和留言、评论,也给了自己继续做下去的力量。他们相信,需要得到关注和反馈的并非只是自己,其他人也需要,只是其他人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来互相发现。

这些人里面有Evan Williams,2000年,他刚刚启动了“博客”网站。在blogger.com站点上,任何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日志”,可以写任何主题的内容,“发表”极其简单,日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任何人都可以浏览和留言。这不算“高大上”的创业想法,没有人知道这种文字版的“自我展示”能走多远。

如果你也在2000年奥斯汀的“西南偏南”(SXSW)聚会上,你不会认为眼前20多名博主有出众之处。他们并不像“天才”或“先知先觉”者,如果说特别,只是他们对“人与人的联结”特别感兴趣。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背景下,他们专注的领域不需要用很高的访问量背书。在他们眼里,单独的静态网页能吸引多少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们能够高效地相互发现,然后建立起长久的联系。这两点恰好是建设社区的关键,也是后来许多创业公司梦寐以求的目标——发现有生命力的社区。

Evan Williams也参加了这次聚会。2007年,他已经放弃了长篇博客,而是携“短博客”回归“西南偏南”大会。这一次,他带来的“短博客”应用横扫了整个聚会,很快,所有人都在使用和谈论它,随时随刻向追随者发送大约只有一句话长度的即时见闻和感想,更新速度和反馈速度大大提升,一个个新话题在这个平台上快速流行起来。这个“短博客”就是Twitter(中文译名“推特”,见注1)。2007年,Twitter——这个之前几乎没有人看好的“呓语博客”在“西南偏南”的聚会上一跃成为“明星”。两年后,媒体上开始出现讨论Twitter在摩尔多瓦的政治变革中所起的影响的严肃文章。2010年,在一系列的中东变革中,Twitter成为重要的社会和政治运动工具,甚至连白宫都发出请求,让Twitter公司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因为升级而中断服务。2014年,Twitter的市值达到70亿美元。

参加2000年的“西南偏南”聚会的还有Stewart Butterfield,他对聚会的记忆是:“那是互联网精英们的聚会。不是说他们能为初创公司融来多少钱,而是说那些人站出来说的话,我愿意听。”Stewart Butterfield从1999年开始写博客,当时,他在一家公司做网页设计。后来,他创办了Flickr——用照片让人们相互交流、相互认识的网站。他找到的“社区”起点不是文字,而是照片,“一图胜千言”,用照片“聚拢人气”事半功倍,这一规律至今仍然成立。

Dennis Crowley参加的是2006年的“西南偏南”聚会。当时,他带去了Dodgeball。那时,它只是一个很小的基于手机定位地理位置的应用,只在一小群“极客”中流行,而这群用户差不多都参加了“西南偏南”聚会。于是,他看到了一幅令他难忘的场景:“看到人们跑来跑去,用着我们建的东西相互联系,我对自己说,‘啊,这就是未来,已经很清楚了,这就是将要发生的。’……到了那里,看到数万人在用我们的应用,我才知道,我们建了一个多么牛的东西!”

Dodgeball后来被Google收购,之后走向了衰落,而Dennis Crowley 在 2009年返回“西南偏南”聚会的时候带来了Foursquare,一个可以让你和朋友在某个地点(咖啡馆、餐馆、画廊)碰面并且签到的应用。这次,Foursquare像Twitter一样火了。

在Twitter、Flickr、Foursqure都选择“西南偏南”聚会发布应用后,“西南偏南”聚会——这个十几年来都以音乐为主题的聚会开始和“社交媒体”挂上了钩。你也许会觉得奇怪,一个以音乐和电影为主题的聚会为什么会成为高科技公司扎堆发布新产品的地方?难道他们走错会场了吗?有趣之处恰恰在这里。想一想,喜欢参加音乐会和新锐电影节的都是什么人?他们有着源源不断的创意,喜欢新鲜的东西,热爱艺术,期待被打动,活力四射,一旦发现新奇玩意儿就会奔走相告,还有,他们的人脉广泛,是社交圈中的活跃分子。一言以蔽之,他们是潮流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