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褚橙上市之前,网上发生了一件“褚时健被死亡”的乌龙事件。其实这究竟是一次乌龙事件还是人为炒作,并不是我们要探讨的核心,但是它却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褚橙一定是在销量上遇到了瓶颈,这个瓶颈肯定跟“流量和关注度有关”。
很多人可能会问:像褚橙这样有IP(知名企业家褚时健)、有传播点(褚老的励志故事)、有口碑(产品品质口碑)、有流量(有成熟电商平台和一批粉丝群)的成熟品牌,怎么还会遇到这种问题?其实这不是一个个例。
为什么结果会这样?因为我们身处移动互联的时代,面对的是一群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的消费者,品牌很容易陷入认知固化和遗忘的陷阱,导致流量和关注度降低,进而影响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