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型提问方式
后果型提问是策略性提问的第三种类型。
什么是后果型提问?就是假如问题、困难没有得到解决,给客户带来的后果、作用或影响。问题型提问好像你捅了客户一刀让他感到有点痛苦,但没有撕心裂肺,要继续扩大痛苦,还得在伤口上撒把盐,后果型提问就是撒盐。比如因为工人上岗培训要花太多的时间,会不会造成工作中的瓶颈?对产量有什么影响?工作环境恶劣、噪声大,会不会导致人员流动率高,是不是加剧了操作工人短缺的问题?
当销售人员拜访新客户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客户会说:“资料先放在这里,有需要我们再联系你。”结果往往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当然也有运气特别好的,半年后客户主动跟销售人员联系了。半年里,客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许开始客户对目前的供应商确实有点不满意,但是要换也麻烦,后来产生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和服务问题,最终客户忍无可忍,开始寻找替代的供应商了。后果型提问的逻辑就是:提出问题和客户不解决问题的严重后果,加速客户决策过程,从隐含需求到明确需求,完全自然的过程需要半年时间,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也许就需要一天甚至一个小时就够了。
日常生活中你会碰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卖意外险的人会跟你讲:一个客户昨天才买了保险今天就出意外了,一家人因此对他感恩戴德。算命的说你印堂发黑,需要破解之道,否则大祸临头都是基于在伤口上撒盐的道理。痛苦而且撕心裂肺,痛比快乐更容易使人做出购买决策。
一天早晨我准备上班,车子发动不起来了,我打电话给4S店,4S店的维修人员很快就到了,一番检查后发现是电瓶没电了,这就好办了,拿出一个备用电瓶,车就发动起来了。这个时候上班太晚了,干脆去4S店做保养,到了4S店把车开进车间后,15分钟以后来了一个修理工。“先生这车是你的吗?你的电瓶确实有问题,电压偏高。”“怎么办呢?”他说:“就换一个吧!”“换一个多少钱?”他说:“800多元。”我说:“车用了不到两年,再说我刚才开车过来不是挺好的吗?”他说:“今天你在上海,你打电话我们就过来了,如果你开车到北京,在路上抛锚了,下大雨、下大雪,那时候你就麻烦了,高速公路上拖车起码8000元,维修再花几千元,1万多元就没了。”我说:“你不要吓我,我运气哪有这么差。”他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说:“你说得那么可怕,那就换吧。”不过事情还没有完,修理工一会儿又从车间出来了,告诉我:“对不起先生,电瓶目前没货,要过两天才能换。”我说:“好吧。”过了两天,他也没打电话给我,我也没去4S店,我的车一直开到现在,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问题型提问和后果型提问有比较明显的逻辑关系,前者是向客户指出存在问题,后者是提醒对方问题导致的严重后果。后果型提问是问题型提问的升级版,把一般的问题升级为严重的问题、把小概率事件升级成大概率的事件。目的就是要让客户不要犹豫,促使他立刻购买,因为不购买的后果很严重,后果型提问对关心结果的决策者使用更有效。下面我们还是用斯贝尔的实际案例来说明后果型的提问:
(1)目前的窑炉维修时必须停产,有没有考虑对贵公司的经营有什么影响?
(2)万一旺季窑炉发生故障,供货不及时,会让你丢掉了一些重要的客户吗?
(3)这会对部门业绩带来哪些影响?
(4)新的窑炉维修方案越来越普遍了,对贵公司的市场竞争地位意味着什么?
小测试:问题型提问还是后果型提问
问题型 后果型
1.目前供应商的服务水准还有哪些值得改善的地方吗? □ □
2.你面临着招募专业技能员工的困难吗? □ □
3.合格员工的缺乏是否使你丢掉了一些重要的客户? □ □
4.产品质量不稳定会带来多少成本的损失? □ □
5.用工成本的上涨是困扰你们的问题吗? □ □
6.缺乏有效的检测设备,产品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这对企业有多大风险? □ □
7.供应商供货不及时,对工厂的生产有什么影响? □ □
8.原材料损耗过大,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最终丧失了竞争力,是吗? □ □
9.对个人收入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 □
10.如果丧失了工作能力,妻子、儿女的生活不是更困苦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