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当今美学已最大限度融入到了消费品的营销、传播与客户体验中,从产品外观、包装,到广告、终端、售后服务等等,美学无一不是作为其中的核心元素,得到最大限度地张扬。我们发现“美学”营销还没有成为工业品企业经营者的共识,美学对工业品品牌营销的推动作用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与“丑”无疑是客户体验中两个重要的极端感受。拿消费品来说,众所周知,苹果和三星之所以打败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后来者居上 “美学”在其中功不可没。这两个品牌的产品从功能上看,并不是最优秀的,但从美学上看,绝对是最出色的。它们在产品外观、色彩、材质、包装、广告、终端等与消费者的各个接触点上,都做足了“美学”文章。
当国内工业品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技术创新力严重不足时,如何改变单纯的价格竞争,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和实现绝佳的客户体验,就成为国内工业品企业当前要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们知道,差异化和客户体验来自多方面,首先直接来自于技术、产品功能和服务所创造的客户价值,其次来自于品牌带来的情感价值。当产品同质化、技术创新乏力时,从产品营销走向品牌营销是必然。而在品牌营销这个阶段中,由美学营销带来的出色客户体验,将成为每个品牌追求的关键点。美学将成为客户对工业品企业和产品体验中的一件利器而发挥出强大作用。
几乎国内所有工业品企业都不得不承认在产品外观、包装、广告和厂区环境、展示上,我们确实与国外同行存在不小差距。这说明了,“美学”是外资工业品企业的一个杀手锏,却是国内工业品企业的一个短板。
现在我们走进国内一家典型的工业品企业,来看一看由于对“美学”不够关注,使得一个潜在客户将得到怎样的体验。
我们看到,这里的厂房是千篇一律的灰色或蓝色,丝毫没有个性,而办公楼则更像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我们走进办公楼,扑面而来的是生硬的前台和杂乱无章的配色。我们穿过走道,发现墙面上贴着空洞的口号和毫无识别规范的图案,让我们感到压抑。我们走进车间,看到各种杂物凌乱地放在设备旁,而设备上的油漆早已斑驳、脱落,蒙上一层灰尘,不禁让你的心情跟着凝重起来。我们再放眼看看制造工人,发现他们大多面无表情,神色严肃,穿着的工装也是一片灰色或蓝色,都像是用一个模版缝制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种环境下,潜在客户的体验是不悦的,我们没有带给他任何惊喜,他只想着快点离开这个地方。
人们总是喜欢漂亮的东西。有一个漂亮的外表,更能吸引别人了解你的内在。有多少男人能够拒绝貌美的女子?工业品亦如此!有一个“美”的视觉(产品、包装、工厂、车间、网站、宣传品、展览等)就很容易在市场中突显出来,从而大大增加合作的机会。而视觉不佳的工业品企业就要费力得多,依靠销售员卖力吆喝宣传,而这往往容易招致客户反感。
“美”确实是很有意义的话题,它能为工业品企业带来多种具体的有形价值:
(1)能建立客户忠诚;能提升产品附加值;(2)能从杂乱的视觉信息中显露出来;(3)能满足客户对美日趋强烈追求的需要;(4)能满足客户关注点由功能利益向情感利益转变的需求。更进一步说,它通过视觉(或其他感觉)来表达公司使命、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使公司获益。
那么,美学在工业品企业中是如何贯彻和体现的呢?
工业品企业及品牌的“美学”是通过多种识别要素体现出来的。我们概括为“4P”。
“4P”是指工业品企业的财产(Properties)、产品(Product)、外观(Presentations)、出版物(Publications)。财产的基本要素是大楼、办公室、零售场地,以及车辆。产品的基本要素包括产品造型、色彩等具体特性。外观是指与产品相关的事物,例如包装、标号和标签,或者是与服务相关的事物,如物品袋、场地环境、餐纸、员工外表等等。出版物包括促销广告、宣传资料、网站、展览、名片、文具等。
4P | 工业品企业 |
财产(Properties) | 展厅 售卖场地 车辆 办公室 办公大楼 作业车等 |
产品(Products) | 工业产品 工业服务 |
外观(Presentations) | 标志 包装 标签 标识 产品陈列等 |
出版物(Publications) | 行业广告 新闻发布 介绍资料 宣传册 刊物 网站 名片 文具等 |
我们必须从“4P”的最高层次开始,然后转到基本识别要素的不同层次,最后确定其内在的主要美学要素。每一位工业品企业经营者都要注意美学要素、它们的品质(颜色、形状、字体),以及是否在其他识别要素中进行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