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反向并购:非IPO型的公司上市》

本书作者是美国反向并购、自我申报和其他新型上市的专家戴维·N.费尔德曼与他的伙伴斯蒂文·德莱斯纳。他们对于反向并购业务的丰富经验及对于当前金融发展趋势的独特思考使得本书在同类专业书籍中看起来独具魅力。本书主要分为反向并购的业务、法律事务和陷阱、自我申报和其他非IPO、非反向并购的上市方法及非IPO型上市手法的最新动向4个部分。在说服力、专业程度及书的体例和编排上都是非常合理和出色的。

并购图书成千上万,但在反向并购领域本书却一枝独秀。戴维·N.费尔德曼开创了描写反向并购图书的先河。基廷投资公司总裁蒂莫西·基廷曾说:“这是此类书籍中的第一本,戴维·N.费尔德曼为日趋复杂而各异的上市世界提供了无价的指引。对于任何投行家、律师、会计,或寻找新型上市途径的公司都有重大意义。”

自本书出版前6年内,反向并购交易已经增加了4倍,并且正以一种势如破竹的趋势在快速发展着。最初业界并不看好反向并购,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应该被禁止的行为。不过慢慢地人们发现了IPO的缺点,比如费用较高,过程较慢,对于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强很容易受到牵制,且IPO最大的不便之处就是需要一个承销商,有时会花费许多原本不需要花费的金钱与时间,增加了上市成本。反向并购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些缺陷,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这种方式的原因。

当然,反向并购还有公司管理层耗时较少和股权稀释较少等优点。故随着时间推移和反向并购的确为公司带来了利益,商人们的观念开始转变,开始默认和选择了这种上市方式。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就是1992年美国颁布的SEC419法规,其初衷就是为了保护股东在反向并购交易中的利益不受欺诈。

本书对反向并购的“前世今生”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包括其从“幕后”转向“台前”的原因,以及金融“看客”们越来越青睐它的事实。而这些,大部分的专业图书都只是一笔带过,鲜有扩展。

反向并购很“诱人”,风险陷阱需谨慎。并不是说公司在做出反向并购决定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反向并购依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对于反向并购而言,其最大的问题和IPO一样——融资。大多数反向并购的目的都是为成长阶段的公司筹集资金,虽然其融资金额比起IPO小得多,但大多数的反向并购是通过两个步骤达到同一目的,所以融资对其依旧重要。本书非常细致地描述了融资的重要性及融资对于带动交易的积极作用,为广大想要进行反向并购的决策者们敲响了警钟。

反向并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尽职调查部分。作者反复强调对于尽职调查就是要“慎之又慎”,他认为“每件事情都要查了又查,千万不要以为每个人都会做好分内的事。”对于“脏壳”“空壳”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它们将会成为您的“噩梦”。这种紧张感与谨慎行事的想法要持续到交易达成之后,因为您还远远没有摆脱那些如影随形的风险。有些“脏壳”的操作者要到交易结束后才会原形毕露。

还有一点,就是反向并购一定要在合理合法的框架下进行,与规则背道而驰往往都是让企业走上自取灭亡之路。作者坚持不论什么时候,交易者一定要与不法分子划清界限,不要妄想通过旁门左道到达行业巅峰,因为根基不正只会“爬得越高,摔得越狠”。作者将其工作经验与本书内容完美结合,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很好地补足了其枯燥难懂的短板,增强本书实践性的同时也更能吸引读者继续往下阅读,可谓是一举两得。

“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换一条。”也许前一句有些不严肃的意味,但是上市对于每一个公司而言却是非常严肃的事。有些公司既不想IPO也不想选择反向并购,那么是否就是“死路一条”了呢?答案当然是NO。除了以上两种,公司还可以通过自我申报的途径来进行上市,这一般是自愿遵守SEC的报告制度而取得了上市地位,继而可以向公开市场发行股票或完成PIPE。

本书的第三部分对于IPO与反向并购之外的“第三条路”做出了详细的介绍,以及对于新型的SPAC手法做出了一定的分析与概括,可谓是“与时俱进”。包括反向并购在内的SPAC、自我申报方式比传统的IPO效率更高,且监管者监管难度也在下降,作者认为,这几种方式比IPO更为可取。本书的末尾是作者对于未来的一个展望。诚然,整个人类社会都是在不断前进与发展的,商业世界也不会例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注意到了正在崛起的中国正在散发自己的“并购魅力”,许多资本家们已经蠢蠢欲动,蓄势待发。但一切都不会那么简单,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不一致的会计原则、交易习惯等都可能成为双方交易的阻碍。不过我们也不用太过悲观,因为百折不挠的商人们和并购从业者们是极具挑战精神的,“越挫越勇”是他们的标志。

总体而言,本书语言平实,内容丰富。虽然切入点较小,但作者本身就以向纵深挖掘为目的,旨在寻求真正的反向并购之法,帮助非IPO型公司可以平稳上市。他们将其实际经验与心得悉数融入此书,毫无保留,可谓是诚意满满之作。无论您是非上市公司的CEO、CFO,还是为他们出谋划策的投资银行家、律师、咨询师、会计师,相信您在阅读本书以后,一定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新的思考以及对它们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