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找你的好机会太多了也不好

在华北某县有一个A老板,原本经营一家肉牛养殖合作社,大概有200多头肉牛,向周边的一家国内大型的肉牛屠宰厂供应牛源。由于周边没有大的竞争对手,而且管理得好,保证了肉牛的品质,与大型肉牛屠宰企业的合作比较稳定。

由于养殖合作社经营得不错,在本地建立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参加一些社团组织,在政商层面建立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样的好处就是,开始有很多好的机会就不断找上门来了。

临近县的政府向A老板发出了邀请,临近县也要发展奶牛养殖产业,希望A老板可以到临近县投资,办奶牛养殖合作社,带动当地的农民养奶牛致富,而且有很多优惠政策,包括前期的资金支持。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抓住呢?A老板接受了邀请,来到临近县投资奶牛合作社。不是说后来者居上吗?既然是后发展起来的地区,肯定要赶超先发展起来的地区,A老板在临近县投资的奶牛养殖合作社,在规模也上了一个台阶,达到建成后存栏5000头奶牛的规模。A老板就开始投资,把原来赚的钱投资进来,开始大张旗鼓地干起来。

虽然奶牛数量暂时还没到5000头,但是好事一个接着一个。

A老板奶养殖牛合作社刚开始经营,本县的一位种植大户找上门来要合作搞农业种植。A老板正有此意,就跟别人合作流转了1000多亩地开始搞种植合作社,第一年就采用订单农业模式,定向种植了几百亩的西葫芦、南瓜。就这样,A老板不但把原来的奶牛养殖合作社规模跨区域扩张,又跨界延伸到了种植业。

隔壁县的一家大型观光休闲的农家乐又找上门来了,由于经营不善,希望跟A老板进行合作,让A老板注资,并借助A老板的社会关系打开市场。A老板也很高兴,就这样重新升级改造,又开始跟银行贷款,大刀阔斧重建……A老板在两年内跨出了发展的大步伐。

为什么说找你的好机会太多了也不好呢?农牧业是一个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并且不确定性高的行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A老板临近县投资的奶牛牧场,由于政府答应的资金支持迟迟不到位,规划的5000头的奶牛养殖牧场将近两年了才不到2000头奶牛,并且由于前期规划比较大,地皮一望无际,可是建设起来牛舍减了一半,饲料车间建了一半,挤奶设备拉来一半,成了一个巨大的半拉子工程。那么,种植合作社既然是订单农业,经营应该还不错吧?不一定。由于第一年大规模种植单一品种,种植、维护的技术不过关,导致长出来的西葫芦和南瓜,大小不一、长短不齐、个头不均衡、质量不稳定,订单采购的连锁餐饮体系的采购团队以“达不到合同要求”为名停止采购。最后,A老板没有办法,在农场附近租了几间民房,将自己采摘的西葫芦和南瓜堆积起来。为了降低损失,又开始招聘销售团队,在入冬前尽量销售一些滞销的西葫芦和南瓜。

最后那个观光休闲的农家乐,好不容易重修改建之后,没想到遇到旅游市场不景气和附近的高速公路改道,客源无法保障,市场没有打开,银行贷款又要还……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很多大一点的合作社、农场的经营主,在本地都有一定的人脉基础和社会影响力,很多老板都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自信心膨胀,认为既然自己这个可以做好,那么其他的也可以做好。但凡在社会关系、人脉经营上有一定“格局”的老板,在具体的经营管理方面是不擅长的,再加上没有一个在经营管理方面擅长的人跟自己搭班子、互相配合,所以自己以为是在不断发展的,其实是在不断地给自己挖下了一个又一个无法跨越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