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意外的是,规模仅次于嘉吉的跨国粮商,是日本公司丸红。
2013年,丸红出资27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三大谷物及能源交易商高鸿控股(Gavilon Holdings)除能源外的全部业务,使其谷物经营量跃增至5500万吨。如果不算并购,丸红当年经销的大豆和玉米等谷物也高达2500万吨,规模位居日本综合商社之首,世界第六。
对高鸿控股的并购,让丸红的收入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大关,但利润率同时也开始下跌,2015年最低时跌破了1%。从2016年开始,丸红的收入和利润实现双增长,开始走出了低谷。
丸红在海外投资的重点是美国和巴西。在美国,丸红通过高鸿控股与哥伦比亚谷物公司进行的谷物收储,以及Pacificor公司的整船出口装运设备,向日本及全世界其他市场出口美国谷物。丸红在巴西的Terlogs公司,于圣卡塔琳娜州南圣弗朗西斯科港,拥有谷物存储及整船装运设备,向中国及东南亚等新兴国家出口巴西的谷物。
通过海外投资和并购,丸红不仅为日本国内提供稳定的谷物供应,还积极参与全球粮食贸易。中国从美洲进口大豆,最高的时候,两成的份额需经过丸红之手。
丸红是广东省的“省长顾问”企业,在中国也有不少的投资,但都与粮油无关,所以在中国粮油圈并不知名。
但是,下一个进入千亿美元俱乐部的跨国粮商,很可能不是丸红,而是阿丹米。
阿丹米在2012年和2013年的收入直逼900亿美元大关,在当时遥遥领先于丸红。但阿丹米在那两年的利润率也是最低的,仅有1.4%和1.5%。为了改善经营业绩,从2014年开始,阿丹米大幅收缩业务,收入也直降到600多亿美元,不过这让阿丹米的利润率又重回两个多百分点的水平。
随着现金流的改善,阿丹米并购扩张的野心又复苏了。2014年,阿丹米以30亿美元收购了天然香精成分生产商威尔德(Wild Flavors),是该公司迄今最大的并购交易。从2015年开始,阿丹米耗资8亿左右的美元,陆续增持丰益国际的股份。
与并购四大粮商ABCD中的B——邦吉相比,上述这些并购都是小儿科。阿丹米收购邦吉的并购案,金额可能高达160亿美元。如果这一交易成功,将是世界粮食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并购案。
在ABCD中,阿丹米和邦吉的业务有很强的互补性。阿丹米最擅技术,但相对不擅贸易。邦吉可弥补阿丹米在贸易上的短板。阿丹米的业务主要在美国,在南美的势力相对较弱,在阿根廷甚至还没有大豆压榨厂。而南美是邦吉的大本营,邦吉在阿根廷圣马丁将军港6号码头的合资厂,产能高达2万吨/日,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压榨厂,一个工厂就抵上邦吉在中国5个工厂的全部产能。
阿丹米和邦吉都是美国公司,收购起来无国界障碍,只需经过美国政府的反垄断审批。如果成功收购邦吉,阿丹米将超越嘉吉,成为阿根廷和巴西的最大粮食出口商。阿丹米的总销售额也将与嘉吉比肩,成为全球第二家年销售过千亿美元的巨无霸粮油企业。
邦吉最初于1818年成立,到2018年正好200岁。如此庞大的一家公司,并已经历了2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为何如今就扛不下去了?
邦吉虽然把家搬到了纽约,但它的许多高管还是拉美人,在企业经营上有着浓重的拉美风格。什么是拉美风格?说得好听点是“激情奔放”,说得难听点是“比较莽撞”。无论是在中国大豆压榨和饲料市场的扩张,还是食糖业务在短时间内的突飚猛进,都让人觉得,邦吉像是拿着一块红布在公牛面前晃动。
早在2013年,邦吉开始筹划,要在东莞打造一个集植物油加工、仓储、码头等多位一体的世界级工厂。该项目一期(大豆与菜籽双线压榨,短期压榨菜籽为主)于2017年4月左右投产,这使邦吉在中国大豆和菜籽(油脂)压榨版图中的势力得到增强。不过,这个东莞项目很可能也是邦吉在中国的最后一个新开工项目。因为邦吉除了力保压榨业务外,已经开始收缩在中国的非重点业务。
2011年左右,邦吉对中国市场的饲料业务板块有个庞大的规划,计划5年左右时间组建30-40个饲料企业。实际上,邦吉这几年仅在中国投建了4个饲料厂,其中南京邦基和唐山邦基为独资,另外还与玖瑞在山东合作组建了两个合资企业。然而,进入2018年,南京邦基和唐山邦基都卖给了澳华,与玖瑞的两个合资厂也都卖给了玖瑞,全面退出中国饲料市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邦吉也是从扩张转向收缩。例如,邦吉糖业于2011年还参与对澳洲塔利糖厂的收购,但到了2016年,邦吉将其在越南的大豆压榨厂的一半股权卖给了丰益国际。
邦吉何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由盛转衰?一句话,有钱烧的。
2010年,邦吉将巴西化肥业务出售,大赚24亿美元。钱多烧手的邦吉开始大肆扩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其中的重点是花了10亿美元在巴西豪购5个糖厂。邦吉2011年的收入增长29%,达到587亿美元。2012年再增长8%,达到最高峰的635亿美元。不过,2012年的利润却居然跌到仅有6千万美元,利润率暴跌至千分之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邦吉在糖业上计提了5亿美元的商誉减值,这意味着邦吉所购糖业资产已大幅贬值。
事实上,各大粮商这几年在糖业上均栽了跟头。阿丹米在2015年就把全球糖相关业务全部卖掉了。丰益国际2017年在糖业上亏损2460万美元。路易达孚的巴西糖业也承受了多年的亏损。这个时候,只有谁笑得最开心?嘉吉。嘉吉该出手时就出手,2014年,它与巴西Copersucar公司合作,组建了全球最大的糖业交易商艾尔维公司(Alvean)。
邦吉在2012年以后度日维艰,其后两年的利润不过3亿和5亿美元,2015年情况有所好转,上升至7亿多美元。不过,2017年9月,邦吉孤注一掷,用掉所有的信用额度,发行了10亿美元债券,用来收购马来西亚的IOI Loders Croklaan公司70%的股份。IOI是世界排名前列的棕榈油加工企业。不过此次收购不被市场看好,穆迪将邦吉的前景下调为“消极”,并警告说,如果没有大幅改善盈利,将把邦吉的信用评级降至仅高于“垃圾”一级。邦吉股价闻声大跌5.2%。
邦吉2017年度的利润再度大幅下跌,仅有1.6亿美元,利润率不过千分之三。2018年第一财季则报亏2100万美元。亏损的原因之一是花了1900万美元的“特别费用”,其中1400万美元是遣散费。这说明邦吉在大幅裁员。
邦吉已平安经营了200年,却在公司发展达到巅峰时迅速走向末路,真是让人感慨万分。有钱的时候能够不乱花,往往比能赚到钱还不容易。不管对人、还是对公司,都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