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程开发能力

我所在的企业,领导常常强调:每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精品课,要不在培训部门就白待了。课程就相当于武侠世界里的独门绝技,代表你在单位和培训行业的江湖地位。

标准的课程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好的课程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课程包,课程包有课程大纲、讲师手册、学员手册和其他(试题和答案、案例、视频和思维导图等)四个主要部分。

(一)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是一门课程的概览图,也是鉴定一门课程好坏的主要依据。一般的课程大纲整体会包含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形式、培训对象、培训时长、课程内容和讲师介绍等。我特别关注的是课程目标描述、课程内容设计逻辑和讲师介绍三个信息。

①课程目标。如果一个课程不能准确地描写课程目标,那么这个课程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鉴别课程开发者是不是专业的诀窍,你可以通过课程目标的结构来判断,通常的结构就是“动词+名词”,如果能采用这样的结构描述课程目标,那么讲授者多半是受过内训师方面的专业训练,水准不会差到离谱。如表7-3所示。

表7-3课程目标

知识类型

常用动词

课程目标

知识类

了解、理解、认识、记住、阐述

了解并正确叙述绩效在管理上的含义与其常见的内容

态度类

转变、强化、培育、认可、提高、改善、重视

强化绩效管理对企业经营的认识

技能类

掌握、运用、提高

熟练绩效管理过程中所需的检核与相关技巧,并懂得如何运用

②课程内容设计逻辑。课程内容设计逻辑是指课程本身有个主线,不是拼凑而来的内容堆砌。在这方面国外的版权课做得很好,首先会先给你一个模型,方便你了解整体课程的设计逻辑,然后围绕这个模型逐渐展开课程内容,老师容易教、学员容易学,课程生命力很强。

比如《情境领导》这门课程,它从员工成熟度和领导准备度两个大维度,构筑了简单易懂的领导力模型。能够快速帮助学员了解情境领导理论、理解情境领导模式的三步骤、在工作中灵活的运用情景领导进行管理。如图7-5所示。

图7-5 情景领导

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门课程,整个课程都是围绕持续成熟模式图进行展开讲授的。个人成功有三个习惯,公众成功有三个习惯,还有一个不断更新的习惯能够实现个人成功和公众成功的螺旋式上升。当个人成功的习惯做好后就能完成依赖期到独立期的阶段跨越,当公众成功的习惯做好后就能完成独立期到互赖期的跨越。这七个习惯用一张图串起来,内容就没有那么散。如图7-6所示。

图7-6 七个习惯

《六顶思考帽》这门课程,它用六顶帽子来代表不同的思考规则,不同颜色的帽子为组织思维提供了框架,思维变得更加集中,更加有组织性,更有创造性。如图7-7所示。

图7-7 六顶帽子

③讲师介绍。讲师介绍是一个课程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讲师是大咖,或者包装的像大咖,就会为这门课程加分,学员就会对他讲的内容认同感增强。讲师介绍尽量简洁为主,不要过分长篇累牍,把主要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和主要做过的值得骄傲的事情呈现一下即可。讲师的照片尽量选择近期充满活力的职业照,有位老师已经60岁了,在他简历上放了一张20岁左右的照片,令人叹服。

企业聘请讲师会考虑很多因素,例如讲师的年龄、学历、工作背景、是否有口音等。有很多培训师都是从培训战线走出去的,掌握一定的培训技术,但真没有做过管理岗位,讲授相关管理内容就会略显薄弱;有些人是从单一的业务线成长起来的,如果请他去做企业的战略规划课程,就会缺少相应的知识和实战经验储备。

有一回请讲授公司法主题的老师,辗转多个渠道找到一位业内泰斗的人物,事前也没有做视频电话沟通,到了现场才发现,老先生80多岁了,从成都坐飞机到深圳,真怕老先生身体出意外,又担心学员与他进行学术讨论,太激烈会刺激到老师,我提心吊胆地撑到项目结束。还有一回,给我们公司培训管理人员讲授关于培训设计方面的课程,请到一位老师,一口浓浓的地方口音,学员昏昏欲睡,领导皱着眉头和我并排坐着听课,老师却精神抖擞。

(二)讲师手册

讲师手册是为了方便备课使用,里面明确了一门课程的时间规划、授课方式、PPT如何讲授等信息,在学校里一般称教案。课程开发都会要求开发者配套做讲师手册,通过讲师手册,不同的人进行同一课程交付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讲师手册基本结构可参考图7-8。

图7-8 讲师手册基本结构

(三)学员手册

学员手册一般是指学员拿到的教材。有的教材开发很用心,并进行了版权注册;有的教材就没那么走心,甚至和和讲师PPT一模一样,这样会很影响培训交付质量。

(四)其他(讲师PPT、试题和答案、案例、视频和思维导图等)

讲师PPT、试题和答案、案例、视频和思维导图,这些内容的完美打造,也会彰显课程的用心程度。目前培训行业内专心打磨课程的机构和师资真是少之又少,如果我们能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必将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