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衡约束的必要性
要有干部的制衡约束机制,特别是对各层组织的“一把手”。这个机制根本上是为了让干部能更好、更长久的发挥价值,而不是像流星一样,一下子就没有了。如何建立干部的制衡约束机制?
比如:
在企业中设立党组织、道德约束组织(如华为的道德遵从委员会);
建立正式的审计部门、监事组织进行约束;
在经营班子搭配的时候,在人员配置上能够形成一定的制衡格局;
建立集体决策机制。
集体决策是一种有效的机制,我见过运作得最为彻底、有效的是华为的ST、AT组织。华为的AT(Administration Team, 行政管理团队)主要讨论人事问题,比如干部任命、奖金股票评定等;ST(Staff Team,业务管理团队)主要讨论业务问题。华为每一层实体组织每个月都要开这两个会,在会上就阶段性重要人事、业务事项进行讨论决策。管人的AT团队的决策机制是“从众不从贤”,是民主集中制;而管事的ST团队的决策机制是“从贤不从众”,是首长负责制。
这样的安排是科学的,因为对人的评价特别复杂,容易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去评价别人,不够全面,需要由集体来决策;同时也可以避免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而对业务的决策,往往越是高位的人(首长),对业务全局掌握的信息越多,整体判断力越准确;因为他是对组织整体经营结果负责的,基于责权利对等的原则,业务决策采用首长负责制是较为合理的。这两个会议的纪要,需全部参会成员审核确认并签发留档,还要录音存档备查。会议决策的后续工作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严格跟进落实。
(2)品德(价值观)与能力并重
任用干部要品德(价值观)与能力并重。
品德不行或价值观不符合,但能力强的干部,千万不要任用。这样的干部对组织的损伤是非常大的,是一种潜在的损伤,即对公司的用人导向、组织文化、周边协同的影响。品德不好的干部的私心、不良价值观,会像干扰器一样,一直发送负面频率,让组织不得安宁,并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
能力方面,应是建立在以往成功经验基础上的能力,而不是指综合素质。素质是没有被实践检验过的,而能力是外显的,在实践中有过展现,得到过检验的。
基于此,组织应大胆提拔在中基层岗位做出过业绩的年轻人,让他们更早在重要的岗位上发挥出价值,他们的冲劲、创新会给组织带来新鲜的活力。这也能够为组织提前准备好人才梯队,而人才梯队问题关乎组织的生命。
(3)“之字形”还是“火箭型”发展
要规划好干部的发展路径。通常来说,干部是之字形发展的,这样锻炼出来的干部,能力更综合,经验更全面。但也不要全是之字形发展的干部,还可以有火箭型发展的干部,就是要有一定比例的破格提拔。有些能力超群、业绩突出的年轻干部,适合快速提拔,帮助组织不断打开新的“城墙口”,他们的魄力、能力才能一鼓作气的发挥出来,以给组织带来最大的价值。
组织中应有80-90%的干部是“之字形”发展的,10-20%的干部可采用“火箭型”发展路径。
(4)“守正”与“出奇”的干部
注意区分职业化、稳健型干部,与走“快路子”、“野路子”的干部。一个是守正、一个是出奇,这都不要紧,最主要是要有一心把工作干好的念头。
业绩突出的干部一定有个性、有毛病的,俗话说“没有犯过错误的干部不是好干部”。四平八稳的干部难以做出特别的业绩,干部要有闯劲、敢开拓、敢创新,但又不能失控。进取中有稳健,创新中有沉淀。
守正与出奇并用的干部,也许是最好的干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