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21策略化产品:精确制导的战略武器
策略化产品是所有产品的起点。没有策略、策略不清及策略错误,是产品夭折、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让我们看一下策略化产品成功的案例:
顾客(Who)策略:当百事可乐发动“新一代选择”广告运动的时候,可口可乐就被置于与流行、时尚、新一代无缘的“老”(过时)品牌的境地,失去“经典”可乐带来的战略优势。
特性(What)策略:洽洽香瓜子以创新性的煮制工艺,改变了传统炒制瓜子的口感(以食用草本入味)、特性(不上火)及手感(不脏手),一个小产品创造了一个大的新品类(煮瓜子VS炒瓜子)市场。
时机(When)策略:娃哈哈营养快线以“早餐来一瓶,精神一上午”的诉求,在含乳果汁混合饮料市场里不仅剩者为王,而且成为年销量超过120亿元的超级大品种。
动机(Why)策略:太太口服液“十足女人味”给女人购买太太口服液一个具有诱惑的理由。
渠道(Where)策略:徐福记抓住现代零售终端的崛起,率先采取散装食品(糖果、糕点、果冻等)专柜化运作,在悄无声息间建立了一家食品巨无霸。
价格(How much)策略:格兰仕微波炉坚持走规模化、低价格策略,三年成为世界第一,成功地“催熟”(加快,不是创造)中国家庭对微波炉的使用习惯。
使用方式(How)策略:农夫果园,喝前摇一摇,将农夫果园混合饮料的产品特性通过消费者饮用时的动作,鲜活地体现出来。
上述产品的成功或大或小、或持久或短暂,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产品诞生时都带着鲜明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即使跨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间隔,依然可以感受到这些产品带来的震撼,这就是策略化产品的力量。
有策略的产品,会让产品的市场推广像长了“腿”,只要实现终端覆盖,产品就会像水一样自动流淌。
图2-2策略化产品的五步(5W2H)思维框架
我们将“5W2H”整合为产品策略思考五步法:
1利基策略:以产品“有什么”为核心
产品首先要在特性层面将独特性、差异性、新鲜性等特点阐述清楚。
农夫山泉公司在制造产品利基点上,是中国饮料食品界值得尊敬的创新者,尽管失败率较高,如农夫汽茶、农夫茶、母亲牌牛肉棒等。
2市场层级策略:以产品“在哪里卖”为核心
产品要清晰界定市场层级及核心渠道,并配置实现目标的相应营销资源。
今麦郎将北方区域及三四级市场作为市场战略的重心,避开在KA卖场KA即Key Account,中文意为“重点客户”。对企业来说,KA卖场就是营业面积、客流量和发展潜力等方面都处于优势的大终端,如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华联、万佳等。里与康师傅拼资源。饮料大王娃哈哈,也没有将KA卖场作为市场战略的重心。在中国市场环境下,市场及渠道策略对产品的生死有时是决定性的。
3消费习惯策略:以产品什么时候、怎样被消费为核心
是沿袭老的消费习惯还是在消费及使用上有新的特点?在哪个关键点上可以激发消费者的强烈消费动机?
红牛(困了、累了,喝红牛)、养元六个核桃(动脑多喝六个核桃)等都是诉诸消费习惯,尤其是将产品与生活场景及状态进行了紧密连接。
4顾客群策略:以谁是产品的顾客为核心
是新的顾客还是要将竞争对手的顾客转换过来?是转换品类消费的高频次顾客还是低频次顾客?产品顾客群在年龄、职业、文化、消费特性上有无可以利用的机会?
如百事可乐的新一代策略,成功地从可口可乐的顾客群中切分出年轻一代的品牌偏好。两乐大战是世界营销史上的一场罕见的营销拉锯战,战争的胜负与两大企业集团的实力有关,但根本上,还是百胜集团为百事可乐找到了一个瓜分消费者的战略利器。
与此对照的是娃哈哈的非常可乐,诉求“中国人的可乐”,这个产品利益点对于可乐这样的低值消费品完全不起作用,在娃哈哈的渠道推力冲击一轮后,陷入动销缓慢、盈利水平低的“瘦狗型”产品困境。
5消除障碍策略:以如何降低顾客购买或消费障碍为核心
消费者对产品有三个障碍,认知障碍、价格障碍、习惯障碍,成功解决障碍的产品,将带来可观的消费数量,如格兰仕微波炉。
王老吉的怕上火诉求,弱化了凉茶的地方属性,突出了饮料的普适特点,与火锅、熬夜等生活场景关联,解决了各类人群对于凉茶的认知障碍,成功刺激了消费动机,以单品160亿元(2011年)的年销量超过百年产品可口可乐(中国市场)。
上述五步思考法,将“5W2H模型”简化为五个决定产品核心的思考内容,是策略性产品研发的主要决策点。
当企业的产品出现销量增长乏力的时候,或者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的“内部测试”,判断产品是否具有清晰、有吸引力的策略的时候,需要从上述方向去推敲。
M022策略化产品的战略考量
产品是企业最大的投资,企业绝不可让没有策略定义的产品轻易投放到市场里。但是,上述策略性产品的模型只能解决产品与顾客的对接,还没有解决长寿产品、高价值产品的问题。
实际上,策略化产品首先必须是基于战略考量,也就是必须具备产业市场的研究洞察与战略判断,简要地说,就是要不断从以下三个战略性角度思考及优化策略性产品(简称3S-Strategy)。
1市场规模
企业研发的产品是否具有开发的必要性,首先要考量产品现状及潜在的市场规模(Size)。大市场规模的产品,才会诞生大企业、大品牌。
如啤酒市场,1986—2000年,啤酒在中国市场恢复发展时,几乎每个县有一家啤酒厂,年产20万千升的啤酒厂可以进入20强,最大的青岛啤酒100万千升;到2010年,最大的啤酒企业年销量已达1000万千升。这就是大市场成就大企业、大品牌的典型。
2市场价值
在规模之后的判断指标是市场价值(Value),即该市场是否有利可图,主要是通过市场销售价格与产品成本、利润的比较进行计算。
比如饮用水市场、方便面市场,由于娃哈哈、康师傅等行业巨头,将产品价格定位在一个微利的层级上,规模小的企业,就无法实现规模成本优势,从而被逐步挤出市场或边缘化。这种品类,虽然具有市场规模,但市场价值已经不大,除非新进入企业有能力提高溢价,否则这类产品还是不投入为好。
3市场恒常性
恒(Constant)是指既有规模、又有价值的产品,是否能维持消费增长或规模不变。这是长寿型产品必须具备的条件。
最成功的长寿型产品就是可口可乐,这个从其诞生就经受各种质疑——从古柯碱,到咖啡因,到高热量、不健康饮料等,但可口可乐都成功地塑造了产品与消费者生活的紧密联系的形象。
反观中国,过去三十年,时潮性产品如过江之鲫,很多并非产品本身注定没有恒常性,而是企业的产品营销战略出了问题,如健力宝、雅客V9等,包括现在还在苦苦挣扎的脉动。
必须说明的是,上述策略性产品的三个战略指标及“5W2H战术”组合,是任何产品都具备的,无论企业是否有意识地分析、判断、决策。
在品类及企业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五步法里的产品策略,需要“聚焦”,即集中产品策略在一个要点上,如我们前面所举的产品案例,而不必面面俱到。
M023策略化产品的本质:提供一个“必须购买”的理性逻辑
策略化产品为何如此重要?
因为策略化产品提供了一个最强劲、甚至经久不衰的购买理由。策略性产品的本质不是通过风格、概念、诉求、市场推广等外部手段获得销售驱动力的,而是基于内在的、有说服力的、顾客认同的、理性的“逻辑推论”来获得的。即下述逻辑三段论:
(1)因为本产品具备了什么特质(Ffeature);
(2)这些特质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什么明显的优势(Aatvantage);
(3)所以本产品可以有效地满足顾客的什么利益(Bbenifits)。
上述策略性产品三段论逻辑,就是著名的产品的FAB模式,这个产品的FAB可以转化成产品诉求、创意口号、销售人员的销售说辞等。
策略化产品是从潜意识里“说服”了顾客:本产品是满足您需求的最佳选择。因此,当企业在营销组合上进行投资时,就会产生爆炸性的销量增长,如王老吉。
策略化产品解决的不是简单的市场推广组合,而是产品与目标顾客需求之间的对接与沟通“密码”。
策略化产品比货架上通过包装、辅助物料、独特陈列等营造的“会说话的好产品”更高明一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让顾客在潜意识里,将产品放入购买清单的最前列。所有销量持续增长的产品,无不如此。
我们以被认为购买行为感性与冲动的女性购物为例,来说明为什么说购买理由是基于理性的逻辑。
现实中很多人认为女性的购买行为是在感性与冲动状态下完成的。这种认为女性感性消费、冲动消费的观点,看到了女性消费的结果,却没有洞察女性消费的原因。
实际上,特别是女性,对于消费都是先建立理性判断,然后才有可能实现现场购买。女性个人消费的化妆品、衣服、饰品,包括家庭消费的食品、用品、礼品等,都是如此。
女性的消费清单由广告、同伴、生活经验、消费能力等共同作用而成,女性在上述刺激源的作用下,形成个体消费意愿及对商品的判断与记忆(认知),然后才会在现场发生购买行为。
女人通常感性购买的是已经心仪的商品,而不是没有认识的商品,女人对缺乏事先认知的商品的敌意度比男性高得多。
女性的感性与冲动购买,是建立在其生活经验的理性认知基础上的,女性对商品的选择能力远远大过男性——这种“买货巧手”,是建立在非常理性的认知及判断之上的,女性的感性与冲动,需要在这个意义上去解析。
策略化产品的本质是理性的、符合逻辑的购买理由。在任何品类、不同性别、年龄消费群中,塑造产品的理性购买逻辑都有强大的销售驱动力。
策略化产品是企业任何产品的“准生证”,任何产品如果没有经过策略性研究及决策,都不应轻易投入市场。策略化产品,是推动企业持续增长的第一级、也是基础级引擎。
产品营销箴言
策略化产品必须是企业所有产品的“准生证”。任何产品如果没有经过策略性研究及决策,都不应轻易投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