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品类的角度来看,品牌成长的发展阶段及阶段性特征又是怎样的呢?
(一)品牌创始阶段:品牌产品化
何为品牌产品化?品牌在创立之初,还不能称其为品牌,因为这时的品牌只是企业产品的名称。企业对品牌的打造开始于企业对其核心产品的打造,打造核心产品的过程就是奠定品牌基础的过程,品牌依托于产品而生,产品的成功推动品牌的成长与发展。
品牌依托于产品而存在,产品依托于消费者而生存,没有销量的产品又何谈品牌,那么,品牌的产品化之路又是如何开始的呢?
1.创新品类的进入
进入哪个品类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进入发展成熟的品类,我们就犹如沧海一粟,与已有的领袖品牌对抗是以卵击石。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成为领袖,而要想成为领袖,企业就要进入一个极具创新性的细分品类,或者是没有主导者、未成熟的细分品类,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这是品牌成长的第一步,也是品牌产品化阶段最重要的一步。
2.取一个好的名字
一个好的品牌名称可以为企业节省很大的宣传费用,消费者通过品牌名称感受该品牌的个性和内涵,也就是说,品牌名称应该与品牌的个性相吻合。正如人物的名称要和人物的性格相吻合一样,《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冲”字与令狐冲本人放荡不羁的性格吻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黛”字与林黛玉本人眉尖若蹙、弱柳扶风、敏感、易愁的个性相符。品牌命名也应该如此,企业要赋予品牌更鲜明的个性。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最初进入中国时,可口可乐被翻译为“蝌蚪啃蜡”,如果这个与可口可乐极不相称的名称没有被换掉,那么在中国市场上,可口可乐也不会有今天的辉煌。试想有谁会选择一罐名为“蝌蚪啃蜡”饮料呢?
打造品牌要从品牌命名开始。每一个品牌名称都被人为地赋予了独特的命基因和期盼。
3.赋予产品有魅力的颜值
产品包装的作用在快消品行业非常显著,特别是在终端陈列产品的包装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非常大。“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消费者经常会因为喜欢产品的包装开始尝试产品。特别是在产品上市的初期,产品的包装就是最有力的促销员。
好的包装不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提高产品销售,而且能彰显品牌的个性,丰富品牌的形象。产品的包装既要精美、个性十足,又要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迎合目标消费者的喜好。同时,产品包装的风格要与品牌名称相符,这样有利于彰显、传播品牌文化的个性。
(二)品牌成长阶段:品牌品类化
品牌是顾客心智中某一品类的代表,建立品牌的品类化连接是品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什么是品类?品类常常被理解为商品的种类。按照国际知名的AC尼尔森调查公司的定义,品类即“确定什么产品组成小组和类别,与消费者的感知有关,应基于对消费者需求驱动和购买行为的理解”。而家乐福则认为“品类即商品的分类,一个小分类就代表了一种消费者的需求”。这里所说的品类是企业基于所处的市场和行业进行的分类,而品牌品类化则是基于消费者心智的分类。在市场上,消费者的品类认知非常重要。
1.品牌只能代表某一种品类
如果企业试图以某一个品牌代表多个品类,那么这个品牌就可能造成消费者心智的混乱,从而被消费者抛弃。提起茅台,消费者心智中涌现的是“国酒”、“酱酒鼻祖”等词,茅台啤酒的出现就是在打破消费者的常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这种做法非但不会提高茅台啤酒的销量,而且会稀释茅台酒的品牌价值。说到格力,我们知道它是空调品类的代表。那么,海尔、美的又代表哪个品类?对此,消费者也不清楚。
很多企业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利益的诱惑,不断地拓展品类,而每一次品类拓展又都使用原有的品牌以节约成本,这就形成了一个品牌统领下的巨大的产品品类群。短期来看,企业能够快速扩张。但是,长期来看,企业的这种做法将严重稀释产品的品牌价值,不利于品牌的长远发展。
2.品牌的生存与发展,基于品类
是先有品牌,还是先有品类?没有消费者消费的品类,又何谈打造品牌。反过来说,没有领导品牌的不断成长与进步,产品的品类又如何实现成长。由此可见,品牌与品类紧密相连,共同成长,相辅相成。
消费者的日常消费选择也是由品类选择开始的,通常消费者会先确定品类,再选择品牌。例如,我们口渴了,想购买解渴的饮品,这时我们会在矿泉水、茶饮料、功能饮料、可乐等饮品品类中做出选择,然后在我们最中意的品类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我们选择喝可乐,然后我们就买了可口可乐。我们选择喝水,然后我们就买了农夫山泉。又例如,我们打算购置一台空调,这时,我们首先会在节能空调和静音空调两个品类中做出选择,然后再确定选择品类中的哪个品牌。
品类是消费选择的开端,品牌则是消费选择的结果,企业要先做到品牌品类化,然后才能实现品类品牌化。
(三)品牌成熟阶段:品类品牌化
品类品牌化就是品类第一,甚至是品类唯一。例如,提到高大上的智能手机,我们立即会想到苹果的iPhone;提到空调,我们立即会想到格力;提到乘坐舒适的豪华轿车,我们立即会想到奔驰;提到核桃乳,我们立即会想到六个核桃;提到花生油,我们立即会想到鲁花。这就是品类品牌化,它是品牌成长、进化的第三个阶段,表明品牌已经进入发展高峰,成为品类代言人或品类领袖。
1.保持品类中的领先地位
品牌的定位战略一贯强调选择并占领顾客心智的独特位置,成为某一细分品类的领袖。品牌要在产品的销量及对消费者心智资源的占领上保持领先地位。但是,品牌的打造不是一劳永逸的,市场竞争激烈,品牌的地位随时都有可能被“搅局者”撼动。品类一旦做大,竞争者就会蜂拥而至,因此,领先品牌应当时刻关注竞争者的动向、消费层的更迭、消费者心智资源的变化,引领品类,规范竞争,保护品类。
2.品牌的进化与升级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品类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作为品类的领导者,企业不仅要主导品类的发展,而且要跟上品类和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消费者。国际品牌可口可乐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多次时代变迁,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升华,“可口可乐歌词瓶”就是为迎合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需求而开发的产品。不同时代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需求,企业应当把握消费者心智的变化,在品牌价值体系下,不断地丰富品牌的内涵,与当下消费者的心智对接,引起消费者情感上的共鸣。
品牌的定位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市场的发展、品类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升级。例如,六个核桃品牌最初的定位是礼品市场,倡导“过节送礼,聪明的选择”,这与企业当时的市场地位有关。后来,六个核桃定位于“补脑健脑”,倡导“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这是企业在具有大传播资源后实施的品类重新定位的战略举措,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结果。再后来,养元提出“六个核桃,六六大顺”,进一步推动品牌的升级。近期,养元又推出“每天两罐,必胜”,这是六个核桃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核桃健脑功效的自信表达。
3.引领品类不断壮大
没有狮子追赶的羚羊会逐步退化,直至消亡。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无休止的竞争,使可乐品类风靡全球。加多宝与王老吉之间的撕逼大战愈演愈烈,这倒使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有些黯然神伤。主导品牌间的竞争可以使品类异常活跃、加快普及、迅速壮大。
作为品类的领导者,企业应该站在整个品类的高度思考问题,以品牌战略眼光和领导者的责任感带动整个品类的发展。品类壮大了,品牌才能实现裂变式发展。因此,面对竞争者的涌入,企业不要畏惧。特别是新品类,企业及品牌的生存立足于品类,而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把新品类做大,这就需要大家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市场、教育消费者。新品类的领导者应该做的是规范行业、引领品类、做好自己。
(四)后品牌阶段:在分化、“蝶变”甚至涅槃中重生
品类长存是品牌长存的前提,而品类的衰变、老化也会导致品牌的式微或消亡。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创新、消费趋势和消费需求的变化给品牌、企业甚至品类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这时,企业要在品类分化中找到新的机会,打造新的品牌,以原有品牌的核心价值、精神气质为依托,在“蝶变”中获得新生。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商和供应商,伊士曼柯达公司(简称柯达公司)享誉世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柯达是胶片和相纸品类的代表。数码相机品类崛起后,胶片和相纸品类逐渐走向消亡。尽管如此,柯达公司并不打算放弃柯达这个品牌,在新兴品类的扩张中继续使用这一品牌。结果,十几年后,柯达这一曾经风靡全球的百年品牌就走向了没落。
品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化,与生物进化类似,越进化越高级。品类则不同,品类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或不断壮大,或逐渐衰落,在此过程中,品类会逐渐分化,进而形成新的品类。企业创建新的品牌,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开启新的品牌进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