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月13日周一晚19:30
专家:张戟,上海至汇战略营销咨询机构总经理和首席顾问,资深调味品及食品
行业战略营销实战专家,“链式营销”及“市场边界战略”理论创立者,《销售
与市场》第一营销顾问团高级专家,《糖烟酒周刊》中国食品产业顶级专家团高
级专家。
出版有专著《调味品企业八大必胜法则》《调味品经销商公司化运营》《重塑
竞争的市场边界战略》《调味品战略的底层逻辑》。
主持人:张本心,识干家(博瑞森图书)创始人&总编辑,22年管理图书策划出版经验。
一、爆品、大单品与品类王的差异
(一)战略营销与营销的区别 时间:08:24
当前很多企业对营销存在误解,将营销等同于推广或传播,甚至认为产品不好但营销可以做好,这是矛盾的。实际上,营销包含了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多个职能,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二)营销认知的偏差与纠正方法 时间:11:07
一般用户对品类的认知形成后难以扭转,而企业若认为营销只是推广,则存在认知偏差。为了纠正这种偏差,提出了顺应认知的方法,即在“营销”前加上“战略”,以强调营销的战略性和系统性。
(三)爆品、大单品与品类王的差异 时间:14:33
很多企业更倾向于追求爆品,希望产品能迅速走红、销量爆发,但爆品往往反映出企业的急功近利。实际上,爆品和大单品都是结果,只是爆品可能像山峰一样,爆发后迅速下滑,而大单品则像山脉,具有持久性。
不同行业的特性决定了是否能产生爆品。快销食品行业如饮料、乳制品、休闲食品等,消费者有猎奇心理,追求新口味,容易出现爆品,比如元气森林,短时间内销量达到几十亿,但之后也有明显下滑。而调味品行业,尤其是烹饪类的酱油、醋、料酒等,消费者购买和消费都具有计划性,不会因为产品好就大量使用,很难产生爆品。如果企业违背行业规律,用快消品的高举高打方式运作,效果往往很差。像老干妈风味豆豉辣酱,一个单品能持续几十年,年销售额达 40 多亿;海天的草菇老抽、金标生抽也畅销 20 多年,这些都是成功的大单品案例,它们凭借味觉记忆和稳定的品质,拥有长久的生命周期。
二、打造大单品的逻辑与前提 时间:25:10
(一)打造大单品的逻辑和步骤
打造大单品是有逻辑和步骤的,其背后涉及品类占位,而品类占位的前提是市场边界的确定。市场边界是外部的,要由外而内看,产品和品类则是内部的。德鲁克说过,真正的机会在外部,内部更多是成本和费用。如果只关注内部,企业容易陷入经营短视症。
案例:比如味精企业,如果只盯着味精这个品类,而忽视外部市场边界的变化,就会被味极鲜酱油、蚝油、鸡精等替代产品边缘化。而太太乐原本是鸡精大王,现在围绕
“鲜” 的核心价值,拓展到味极鲜酱油、蚝油等产品,就是顺应了外部市场边界的趋势。
(二)选赛道:打造大单品的关键第一步时间:34:01
1.
战略的第一要义就是选赛道,选错了赛道,再努力也难以成功。雷军在金山上市后反思,认为选错赛道导致发展速度落后于网易、腾讯等企业,后来选择手机这个移动互联网载体的赛道,取得了成功。
案例:方便食品行业中,传统方便面赛道发展艰难,而新兴的螺蛳粉、红油面皮、自热锅等赛道则更受年轻人欢迎;休闲食品行业里,传统糖果市场萎缩,而卤味、辣味休闲食品赛道表现较好。
2.
判断赛道是否有潜力有方法,主要看两个维度:外部市场吸引力和内在相对竞争力。外部市场吸引力包括市场容量、增速、消费者认知度、市场集中度等因素;相对竞争力则是企业自身在该赛道的优势。通过这两个维度的打分组合形成九宫格,外部吸引力大且自身相对竞争力强的是最佳赛道,两个都弱的则不能选。
案例:成都一家卖牛板筋的企业,通过学习《重塑竞争的市场边界战略》,重新定义市场边界,选择冷链千层肚赛道,一年时间销售额从几千万增长到超过一个亿,就是选对赛道的成功案例。
3.
总结:选赛道需要站在产业的高度,了解行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要倒看行业过去 20 年的发展历程,理清内在逻辑和规律,再预判未来 5 到 10 年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
三、品类创新与分化时间:46:30
(一)品类创新和分化带来的机会
1.
品类创新和分化能带来新的机会:选择市场的两个重要标准:外部市场要足够大、有吸引力,且增长足够快;同时,自身能力也要能够把握这些机会。品类创新虽然难度较高,但品类分化的可能性更多,只要掌握方法论,就能主动利用重新定义品类、分化品类或创新等方式,开创出新的机会并成功实施品类占位。但是这些通用趋势在做战略时可能不太管用,关键是要落在某个具体的品类上,了解其发展阶段和消费者需求。
案例:千和在酱油市场竞争激烈时,顺应消费者对味精不好的认知,推出零添加味精的健康酱油,重新定义了酱油品类,价格翻倍仍获得市场认可,15 年来在零添加酱油领域取得成功。随着趋势变化,减盐等新概念又会成为新的机会。元气森林通过零糖零脂零卡,重新激活了碳酸饮料市场。
2.
品类创新与消费者认知:产品创新有很多种,但创新应该基于品类站位去创新,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成为品类。品类是基于产品的物理属性,与消费者的心智做关联,因此带有消费者的认知。有些产品能成为品类,而有些产品则不能。这取决于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业中有无群体性企业运作该产品。因此,企业创新应该是基于能实现品类占位去做创新,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要实现品类占位,就需要顺着原先的品类去做分化,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从而实现品类占位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案例:例如,红薯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这就是因为消费者的认知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品类。还有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天然水等。
(二)品类分化的常见方式与全新创新时间:56:49
品类分化是常见的创新方式,品类都是顺应消费者需求变化而分化出来的。这些分化过程都是长达十几年的过程,但正是通过这些分化,企业成功实现了品类占位,提升了市场份额。有意识去做品类占位的重要性,基于品类占位去做创新,可以取得相当大的成功。
案例:比如,瓶装水从最初的矿泉水分化出了纯净水、天然水、凉白开等多个品类。比如酱油从生抽中分化出零添加酱油、减盐酱油;酸奶从传统酸奶中分化出零添加酸奶、裸酸奶等。还有一些全新的品类创新,如元气森林的气泡水、卫龙的魔芋爽、今麦郎的凉白开等,都是开创了新的品类。
(三)品类与产品的关系及行业发展推动因素时间:58:54
品类基于产品物理属性,还与消费者的认知相关,产品是纯物理性的,而品类带有消费者认知。企业的创新应基于品类占位,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要顺着原有品类的认知进行分化,更容易实现品类占位。
很多行业的发展是由品类推动的。推动行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品类创新,这对企业的发展获得竞争优势、创造品牌特色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家企业都可以给自己找到新的品类机会,从而避免同质化竞争,共同把行业做大。
(四)重新定义品类的入手点
重新定义品类可以从用途化和场景化入手。用途化是指产品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或用途,而场景化则是指产品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用途化是核心价值定位,场景化则用于渠道和推广。
案例:王老吉以 “怕上火” 作为用途化定位,选择火锅餐饮作为场景化的销售和推广渠道,取得了成功。红牛的
“抗疲劳” 是用途化,而在游戏厅、开货车等场景的推广则是场景化;牛奶的 “补充营养和钙” 是用途化,“早餐奶” 则是场景化。
四、成功案例解析
(一)东鹏特饮时间:01:04:45
1.
品类定位:东鹏特饮聚焦瓶装功能饮料 20 多年,不断坚持和强化这一品类定位,利用性价比优势,占据瓶装功能饮料品类,2023 年公司销售额达 112 亿,其中东鹏特饮超过 100 亿。
2.
战略定力:东鹏特饮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聚焦在瓶装功能饮料上,不松懈,坚持做强聚焦,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
总结:东鹏特饮的成功,即品类站位和战略定力是品牌发展的重要因素,值得其他企业学习。
(二)安井时间:01:08:47
安井在速冻食品行业,聚焦火锅料赛道,搭上火锅餐饮快速发展的快车,2021 年营业额接近 71 亿,2024
年达到 140 亿,远超同行,后来又发展速冻米面和预制菜,形成三驾马车,其成功源于选对赛道和品类占位,以及系统运营。
五、当前环境下企业的应对策略时间:01:12:36
在当前转型期、内卷时代,对有核心竞争力和综合运营能力强的企业是机会,会导致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企业应在这个时期练内功,提升战略洞察力、规划力和系统运营能力,调整战略布局和业务结构,以应对未来更严峻的挑战。人口持续下滑等问题将是更大的考验,现在是做好准备的关键时期,机会永远存在,关键在于改变思维和逻辑。
六、总结
在本次直播中,张戟老师围绕 “打造品类王” 这一主题,结合《重塑竞争的市场边界战略》中的理论,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深刻见解。
张戟老师在《重塑竞争的市场边界战略》中提炼构建的 “市场边界战略” 理论体系,与本次直播内容紧密契合,能为企业提供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指导企业精准制订战略。如果你想深入学习如何为企业找准发展赛道、构建独特竞争优势,实现持续性增长,强烈推荐阅读张戟老师的这本《重塑竞争的市场边界战略》,相信它会给你带来诸多启发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