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是管理关系

“这些现象充分地证明了,管理是管理关系这句话的正确性。”

“管理就是管理关系,意思是当我们衡量一家企业的管理规模时,要注意管理并非仅仅是上级管理好与下级的关系,上级还要管理与自己平级的同事,以及下属之间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关系并非是指人际关系,而是说不同岗位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权力分配、责任分配、技能互补、性格差别、学习能力等内容组成的广泛意义上的工作关系。

“这就意味着,假设A员工有5位下属和3位平级的同事,A就必须管理好自己与5位下属的关系、下属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和其余3位平级同事之间的关系。

“A员工的管理能力决定了他的管理规模,管理规模最准确的衡量标准是管理的关系数量,而不是人数。

“当然,管理者管理的人数越多,他需要管理的关系数量也就越多。区别在于,人数的增加是线性的,而关系数量的增加是指数型的。

“这些,你能理解吗?”

他思考了一会儿说:“我好像明白了。”这位企业管理者有软件工程师的背景,对数学应该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他应该能区分线性增长和指数型增长的差别。

为了让咨询对话更明确,我给他举了个例子:“通过一个例子,我们对这个问题就更清楚了。

“就像前面说的,我们假设A员工有3个同级同事和5位下属,按照管理就是管理关系的逻辑,A要管理好的工作关系有几条?”

“A需要管理的平级关系有3条,他和5位下属之间需要管理的关系有5条、下属之间的关系有10条,一共是18条。”他简单地在纸上画了画,就算出了答案。

“如果此时,A需要增加3位同事和5位下属。公司的人数增加了8个人了,相当于人数扩大了一倍。但A需要管理的关系条数是多少呢?”

“平级是6条关系,他和10位下属之间需要管理的关系有10条,但他要管理的下属之间的关系变成了45条?

“那么一共是61条工作关系需要管理!人数增加了一倍,管理规模却扩大了3.3倍。”

“没错,你可以想象,特别是当A管理的下属数量增加的时候,管理规模的增加是很厉害的。人数从10个人增加到11个人,需要管理的下属之间的关系就增加了10条。

“这近似于数学上指数型的增加了。

“因此,看起来我们只是多招聘了一些人,但这些人的加入,给管理规模带来了极大的提升。而公司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却不可能在短期内暴增,企业文化、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些增强团队凝聚力的企业软文化发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所以,你很少会听到短期内人数翻倍的公司,事后不出现管理混乱的。几乎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出现人数暴增后的管理混乱。”

“我明白了!”对话进行到这里,他轻松了很多。当明白了管理就是管理关系,需要管理的关系决定了管理规模及管理规模随着管理人数的增加而暴增这个铁律,他找到了自己遭遇挫折的理论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