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有担当才能开启生命智慧——如何在工作中实践“管理禅”

某企业管理者:曾伟教授在欧博管理大课上讲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在工作中修禅,一共讲了四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用行动卡住念头,用行动和念头赛跑,先行动起来,否则念念生念,害怕、烦恼都来了,行动就被挡回去了;第二个方法是用工作来保持专注,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第三个方法是用担当保持平等心,行动了就有对有错,有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不要逃避,要全部接受;第四个方法就是不取不舍,不执着于结果,不悲不喜,保持知道。

第一点和第二点我还是能够理解,并且能够按照这个方向来做。但第三点对我来讲是一个瓶颈,在工作当中,觉知不够、关注不深给我也造成了很多痛苦,希望教授和师父能给一些开示,我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

大愿法师:你对用担当保持平等心有困惑吗?请你说得细一点,你困惑什么呢?

张总:就是工作时面对各种压力。

大愿法师:你很难受,想逃避,还是觉得很开心?

张总:觉得很难受,想逃避。

大愿法师:对这种难受,你能保持平等心吗?

张总:之前是保持不了的,现在比之前好一些。

大愿法师:就是面对难受,你渐渐能保持平等心了。我非常欢喜和赞叹曾伟教授能结合自己的禅修体验、证悟,把这种鲜活的智慧传授给大家,让大家能在管理中运用这种鲜活的智慧和方法。我认为这非常好,曾伟教授做得也非常到位。

 

大愿法师:其实,用担当来保持平等心,我们要注意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当我们担当的时候,尤其觉得有些难受的时候,我们心里面应该觉得很欢喜。因为难受这个点就是我们能力的边界、思维的边界,是你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个修行的机会。管理就是修行,管理不靠知识,而靠修行。你得到了一次成长的机会,一次提升生命、拓展做事能力的机会,所以你应该觉得很欢喜、很喜悦。

佛家讲要成就一定离不开“慈悲取舍四无量心”,很多人以为获得成就是从“慈无量心”开始修,其实不是,一定是从“喜无量心”开始修。

“喜无量心”是成功的基石。人都有一颗趋乐避苦的心,如果我们能一直保持“喜无量心”,在战胜困苦、走过最艰难的时刻之后,你体会到的就不是一般物质刺激的喜悦了,而是生命境界拓宽以后的很宽阔的、很浩瀚的、不需要外在感官刺激的“喜无量心”。

 

大慧宗杲禅师说过一个偈子:“桶底脱时大地阔,命根断处碧潭清。好将一点烘炉雪,化作人间照夜灯。”“桶底脱时大地阔”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原来的思维是有局限的、有围墙的,像闷在一个桶里一样,如果你一直用平等心去承担难受,有一天当你豁然贯通的时候,原来的思维局限就被打破了,原来的能力就被提升了,这时你与整个世界就融为一体了。“命根断处”是指凡夫的烦恼、妄念被斩断除灭。你能够一直用平等心去担当,去承受的时候,你和整个世界就交融了,你生命的智慧就展现出来了。

当一件具体的事情、一个具体的困难逼迫你的时候,此时的修行比你在禅堂里面把腿盘起来的修行要靠谱得多,要有力量得多,因为是一个具体的困境在逼着你。当你的妄念、烦恼、分别心都消失了,你的生命就透着一种宁静、清澈,像一潭碧水一样,生命的智慧就全然显露出来了,这时你自然就升起一种对众生的慈悲心。你也终于明白,众生执着虚妄的烦恼,只不过是他们自认为真的,所以还在那边受苦。“好将一点烘炉雪,化作人间照夜灯”,你体悟到的这种智慧,就像一点雪花落在烧着的炉子边上融化一样,化作了人间的照夜灯,照亮了世间。

 

所以,要保持平等心,你首先要知道一切都是如幻显现。例如,你照镜子,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就赞美自己这样好,那样好,然后再反过来批评自己,直到你能保持平等心为止。这时你再看一下镜子里面的人物,你就知道镜子里面的人是虚妄的,镜子里面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虚妄的。所以,镜子外的人是觉,镜子里面的人是无明。事实上从我们生灭的本源来说,一切都是生灭本源的显现。眼下的我是无明,那个生灭的本源是觉,要从这个角度来保持平等心,要用担当来保持平等心。

 

第二,我想跟大家说说禅门里面的“无上心法”。你能够用担当来保持平等心,在实践之中你能有担当一切、接受一切的心胸,你就接受了你完整的生命。当你不能担当而逃避的时候,你就逃避了你某一部分的生命,事实上你就活得不完整了。这是一个直截了当能够证悟成佛的修行方法。

 

第三,其实管理禅跟禅的实修方法无非就是四句话:破初关,破重关,破牢关,破法身。简单说来就是:得个入处,知个出处,明个用处,证个了处。

证个了处就是大彻大悟,禅师能够大彻大悟,一定是从得个入处开始。怎样才能得个入处?不是凭大脑想就能得个入处,得个入处一定是在担当一切之中,甚至有时面临的困境很大,自己要用寻死的心活着,要有这种担当的勇气。完全没有逃避而是迎着困难上去,用担当来体现你的平等心,你就完整地接纳一切。修行也好,管理也好,一定是从完整地接受一切开始的。

这个世界是本然而不是因然,不是你想象它怎么样它就会像你想象的那样呈现。当你逃避问题、困难的时候,都是在逃避你的心,逃避你不能接受的那部分生命,所以你的生命活得不完整。生命活得不完整,生命能量就会流失就会分裂,这是最紧要的,得个入处从这里开始。

 

怎样得个入处我还有更浅白的四句话:不立法,不舍一法,有法皆立,无法不破。事实上,“不立一法”就是你心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质,没有一丝一毫的执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成见。老师在课堂上跟大家讲了这么多,大家当然要去实践要去用,但你不可以执着。你如果执着,就是给自己砌了一道无形的围墙,你的思维就受局限了。所以,“不立一法”就是对一切不执着,这时你才可以把你一切的成见全部清空、归零,你鲜活的智慧才会涌现出来,才会与道相应,这是得个入处的方法。

释迦摩尼佛传法有个偈子:“法法本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这四句话就把我刚刚所说的内容概括了,“法法本无法”是“不立一法”,“无法法亦法”是“不舍一法”,“今付无法时”是“明个用处”,“法法何曾法”就是“证个了处”,就是无法不破。所以,心甘情愿、死心塌地去担当一切而同时保持平等心,这就是得个入处,这是真正让你开启生命智慧的妙法。

 

曾伟教授:我解一解师父这四句话:“得个入处,知个出处,明个用处,证个了处。”

首先我想问大家,愿意跟着师父、跟着欧博修行的举手,不愿意修行的举手。不愿意修行举了手的都是白举,因为你已经在修行了,你哪里逃得了修行?我把师父请到这里,不是让你修行,因为你已经在修行了。只不过是你自己修自己,还是别人在修你,是自修还是他修的区别。

谁能告诉我:“我这人不存在自修,我从不修,别人也修不到我,谁能奈何得了我?”有这样的人吗?没有。

 

我曾经遇到一个老板,他跟我讲了一句话,他说:“假如我的心量小一点,我死一万次都够。”这是一个澳门来内地投资的老板,他是美的公司的一个大供应商。这样的老板都在被修,所以人人都在修,个个都在修,谁也逃不掉。中国人对孩子的态度是: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如果是男孩,你生下来你爹要修理你;如果是女孩,你爹不修理你,谈恋爱的时候你男朋友就修理你了,结了婚以后他整天修理你。所以,你整天要问他:“爱不爱我?”他修得你整天牵肠挂肚的。

 

我现在把师父请过来,只有一个目的:我们都是运动员,都在修行中,只不过是得要领和不得要领的分别而已。盲修瞎练,修到老修到死也一事无成,结果带着愤恨离去。就像我们到山上禅修,有的人不得要领,有的人在假修,10天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得着。有的人掌握了要领潜心修,修得很到位,10天下来收获很大。

所以,不存在修不修行的问题,只存在修行的要领你掌握没掌握的问题。我们在山上禅修的时候,师傅讲了内观禅的两个要领:一是觉知,二是平等心。今天师父讲的这四句话是修行的路径,师父告诉我们这条路怎么走:第一,修行一定要知道入处在哪里,就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修。是跑到庙里修,还是在世间修。在世间怎么修?是通过做管理来修,还是通过当老板来修?是通过老公来修我,还是通过老婆来修我?是通过爹妈来修我,还是通过员工来修我?是通过赚钱来修我,还是通过工商局、税务局来修我?你可以选,选你喜欢的一种方式,这叫“得个入处”。入处就是你觉得对你合适的修行方式,就是你觉得从哪里来修比较合适你。

我们做老板、做管理的人一定要明白,我们的入处就是在管理实践当中,让那些和我们打交道的人天天折磨我们,以此来替代在山上盘起两条腿让坐垫折磨。因为你总是要遭折磨的,因为你有业力,逃不掉。你别以为刻意去出家就逃避了,错!你在世间没有修好的东西,你在庙里你得一一修好最终才能有成就。

我经常说庙里的师父是修行道上的特种兵,我们只不过是普通兵。普通兵没当好,当特种兵就还不够格。所以,我们以后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老板,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员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客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供应商,都要记住师父讲的话:我们吃这一碗饭,干这一行,所有打交道的人就是我们的训练师。师父讲的戒师就是训练我们的人,遇到这样的人,我们要带着感恩的心去看他们。我就是这样想的,所以我心里没有障碍,现在五十多岁,我活得很阳光,不管遇到什么我都觉得挺好的。我会这样想:你又把我修了一次,好过我自己折磨自己。我自己对自己下不了手,别人对我下手是个好的入处——我就得了一个入处。

 

“知个出处”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要知道最终你要修成什么。大家最终要修成什么?在极乐中工作,在极乐中赚钱,在极乐中办企业。生活当中充满了欢喜,不管你遇到什么都不烦。

大家最后要修成什么样子?对很多小老板来讲,第一是要修成一个大老板,一个很赚钱的大老板,不要做大了不赚钱;第二是很幸福;第三是不乱来,老婆不担心你,孩子人格没问题。很多企业老板做大了,社会形象很高,但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没有了,孩子人格出问题了。父亲不像父亲,母亲不像母亲,孩子吸毒进监狱,这是最大的失落。

所以,“知个出处”就是你要知道你修行最终想达到什么目标,这个出处不要以你最终赚到多少钱为目标,要以你生命的完整、完满为目标。

 

“明个用处”就是你在做的过程中,感觉到你修的一切对你很有帮助,这样你才会越修越来劲。不要修了半天你觉得忍辱负重,对你的工作、对你的企业都没有帮助。我们欧博的觉知系统有很多做法,这些做法就帮到了企业。

 

“证个了处”,意思是你最后无牵无挂,没有障碍,把苦都放下了,把烦恼都放下了。所以,我想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从哪里入,从哪里出,怎么去用,怎么去了。到最后死的时候不了也得了,那叫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