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的本质是找到现实与理想状态之间真正的差距,但实操中很多企业却走入一个误区,过多的关注了培养对象的需求,忽略了组织的需求。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有孩子的朋友应该有体会,如果去问一个小朋友,他喜欢什么,得到的回答大多数是吃糖、玩儿、看电视、打游戏等等,这些可以定义为他们的“需求”,但是这些却对他们的成长帮助不大,甚至太多反而有坏处,作为家长基本上是督促小朋友看书、运动、参加各类亲子活动等,这些对他们的成长帮助更大。相信大家已经能够明白,在这个例子中,孩子想要的有时候往往反映了员工五花八门,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所谓“需求”,家长可以代表组织,那么组织希望员工掌握哪些技能,发展哪些能力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助力业务发展,这才是真正的需求。
关于需求分析有很多模型,其中比较经典的是20世纪80年代,I·L·Goldstein、E·P·Braverman和H·Goldstein三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将培训需求评价方法系统化,构建了Goldstein三层次模型。该模型是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培训需求分析看成了一个系统,进行了层次上的分类,通过将组织、任务、人员的需求进行整合,使得培训需求更加全面化,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化。该模型将培训需求分析分成了三个部分: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
该模型所传递的观点与上文的思想内核一致,都是需要站在组织的高度进行培养需求逻辑拆解,再聚焦到任务工作场景定位当下痛点,最后回归到具体的培养对象群体现实的能力薄弱项有哪些,三者相结合,同时考虑差距大小和培养难易程度,最终确定需要解决的发展痛点。
此处介绍自上而下的访谈法和自下而上的数据分析法挖掘需求,通过“差距—紧急”二维矩阵完成最终定位。
访谈法既适用于管理层,实际也适用学员本身,但基于我们的观点,建议进行管理层访谈,不仅可以明确需求,同时有助于获得管理层对人才培养项目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可以按照以下逻辑向管理层提出问题。
背景介绍:xx管理者您好,我是xx,本次访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挖掘管理者在管理、业务方面的痛点和需求,以便后续更加针对性的匹配学习资源,帮助管理者更好的发展和自我提升,大约需要占用您20-30分钟的时间。
战略经营:您所负责的部门,2021年的核心业绩目标是什么?(指标+目标值)
任务策略:为达成业绩目标,有哪些重要的策略/举措?(任务/项目,常规+新增都算)
困难挑战:您认为在落地以上关键举措时,面临的几个主要挑战是什么?(举例说明2-3个,主要收集可以影响的挑战,不能影响的例如预算有限这些就不算)
提升方向探寻: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在能力上,您觉得自己的团队(重点可以指向对应的培养对象)在哪些方面做好了准备,哪些方面感觉还需要提升强化呢?(围绕能力模型进行提示阐述),同时请给这几个差距进行打分,按照1-10分打分,10分代表差距最大,10分代表紧急程度最高。
学习主题聚焦:这些待提升的能力项,您认为从培训发展这个方面,可以有哪些课程主题帮助他们提升呢?(不少于三个,可以给出一些指引,例如业务规划、战略承接解码、业务视野、经营逻辑、业务规划、高绩效团队打造、影响力提升、识人用人、授权跟踪辅导、跨部门协作、复盘、文化激励、创新、全局高质量决策等内容)
培养方式挖掘:除了主题课程学习,您希望公司再给予哪些发展手段/方式来助力他们的能力提升,从而更好的达成任务目标?(例如:参加总部重要会议、参与总部重点项目、发起主导助力业绩提升的项目来锻炼自己能力、轮岗、上级的辅导解惑、同级实践案例的分享学习,研讨共创会解决自己的难题,或者其他等)
访谈费时费力,同时可能不容易找到共性规律,所以建议访谈选取重点关键人群,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就需要借助自下而上的数据分析的方法,快速定位差距项。一般采用360评估的数据或者胜任力测评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没有这些评估数据,也可以邀请管理上级,对照胜任力模型项,对培养对象进行简易的定性打分,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图7-7 胜任力模型各项得分分析图例
最终,根据访谈得到的数据,综合进行整理分析,分别计算得出各个能力项的差距得分和紧急程度得分均分,结合360或者测评数据分析,最终将所有的能力项放入“差距-紧急”二维矩阵中,其中差距大且紧急程度高的能力项将是首选项,其他根据特定的需要进行选择。
图7-8 发展痛点定位二维矩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