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才是人间正道

我们再来看这一段:“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大家读一读,非常朗朗上口,有点像读《诗经》的感觉,都是非常优美的韵文。虽然这不是从《诗经》里面引用的,但是从后面的文字来看,它确实是引用了上古诗歌。

这一段仍然讲的是“建用皇极”。作为社会的最高领导者,如果他真的能够让“皇极”在自己心中建立起来,那么,他以此为原则所建立的社会规范、社会秩序,就是中国古人最推崇的王道。王道指的是什么?三横一竖称为王。这可不是后人以为的、私字当头的所谓君王。王字的三横,上面一横指天,下面一横指地,中间一横指人;我们看中间这一竖,就是把天、地、人,通过这一笔将其全部沟通、贯通,所以,能够贯通天、地、人这“三才”者,才能够称之为王。《易经》里讲:“在天之道曰阴曰阳,在地之道曰柔曰刚,在人之道曰仁曰义。”在中国古人眼里,王道才是人间正道,王道就是仁义之道、仁爱之道。从王道退一步,就是霸道。霸道讲的是霸术,往往就要用计谋、用机巧、用力量去战胜别人。中华文化推崇的是不用强力、不用智巧、不用权谋之术的仁义之道。虽然后世历朝历代都没能真正做到,但是,王道作为中国政治哲学中的最高理想,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中去了。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王道不会有偏僻、不会有起伏,是全然的中道而行。其实,整个这一段韵文,其核心思想,就是《中庸》这部经典所讲的内容。“无有作好,遵王之道”,这一句话有人可能会疑惑:没有谁来做好事情,这是遵王之道吗?其实,不是没人做好事情,而是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之道,不是人为去造作,所做的都是遵道而行,跟个人行为没什么关系。所以,在真正理想的大同世界,人们是自然而然地遵从于王道而行,不会认为这是多么高尚、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正因为“无有作好,遵王之道”,从反而来说,才有后面一句“无有作恶,遵王之路。”这就是说,连做好事、为善之心都没有,更何况做歹事、为恶之心了。所以,王道也是中国道家所追求的道法自然的最高境界。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这些句子跟前面两句意思都差不多,但是,通过这种诗歌韵文式的反复吟诵,就给人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让我们感到古人对这个王道,对“建用皇极”这样的精神,确实内心充满了无比的敬仰。所以,“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你看,无反啊,朝一个方向、目标走过去,就不会再回头走到相反的方向;无侧,就是始终是走在这条正道上,不会走到侧面,不会走歪路。这就是王道正直无私、一往无前的状态。“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这样义无反顾地行王道,人间社会就会向着最美好、最高尚、最理想的状态回归。

王道,就是前面“建用皇极”所体现出来的理想社会状态,是以仁义作为最终、最根本的归宿。这也是中国古人面对整个人类所提出来的最高的社会理想和原则。虽然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几乎没有任何时代真正能够实现了这种理想,但是,中国古人了不起啊!给人类社会提供了这样一种高贵、伟大的理想模型。我平常爱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我们现在达不到,但是我们得有那个心,有那个向好之心,不然,我们就愧对祖先了。

这一段是上古诗赞之辞,全然从心底里流出来,反复咏叹,气蕴充沛,正大凛然,真正有那种大得圣心的淳美与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