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在说到房地产秘诀时,连说三个“地段!地段!地段!”
如果说终端销售有什么秘诀,我们可以说:“位置!位置!位置!”
现在产品进入任何一个卖场,只要交了进场费,卖场都会给你一个位置做陈列,这个位置的陈列,专业上叫 “第一次陈列”,简称“一次陈列”。
摊开店铺、大卖场的平面图,我们可以看到货架、产品的静态布局及人流的“动线”。所谓“动线”,就是消费者进入店铺后,自己无意识走动的路线,这条路线的走向、停留的时间、地点及机会是销量产生的关键。
“动线”上能产生销量的关键点,有所谓“黄金陈列位”之称。如进门小空地、端架、过道、收银台前,等等,这些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些位置的陈列,专业上叫做“二次陈列”。“二次陈列”的位置,是一块香饽饽,必须付出不菲的代价。但是,如果没有“二次陈列”,企业进场之后的销量,肯定连费用都赚不回来。
还有一种更牛逼的陈列,叫做“特殊陈列”。徐福记进入大陆后,其在各大卖场的“店中店”模式,给所有的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吸引人的,是它特殊设计的有中国元素的大型地堆造型,其次是丰富的货品,最后是所有散装产品一个价格,让家庭主妇们随便抓统一过秤,回到家里在糖果盘一装,里面什么品种的糖果都有。
“特殊陈列”后来被迅速模仿,各大卖场也予以积极推广,因为经过厂家这种艺术加工的装饰,卖场的氛围也为之一变。每到一年的三四月份,逐步进入夏季时,你会看到各大饮料公司在各大卖场里面争奇斗艳的大型堆头,到了8月份以后,又是牛奶、年货的产品在那各领风骚,热闹非凡。
明白了终端竞争的要点是位置的竞争之后,终端竞争的核心是什么?
国家要的是GDP,企业要的是利润,终端要的是什么?终端要的是人气!终端的竞争核心,实质上是人气(客流量)的竞争。
那么,终端的“纠缠”如何展开呢?
一是,位置上的“纠缠”。
有三个招牌动作:你铺货到哪,我就铺货到哪;你进哪家店,我就进哪家店;进店后,你摆到哪,我就摆到哪。麦当劳、肯德基在全世界就是这么干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全世界也是这么干的。
二是,活动上的跟随。
这里有几个狠招:
第一种情况是,你做什么活动,我就做什么活动,让你精心策划的活动,一下就失去新鲜感与吸引力。因为,无论你请谁来策划,幕后筹备了多久,你的方案终归是要实施的,你一实施,方案内容在终端全部曝光,我三天内就出台与你一模一样的活动,一下子就消除了你的领先优势。
第二种情况是,你做什么活动,力度上我都加倍,但是总量我减半或者减到三分之一。比如,你在中秋档期拿出1000件产品来做促销,并且“买二送一”,我就在你对面摆个堆头,上面写着大大的“买一送一”,其实,我只做500件,甚至300件。消费者只知道实惠,不知道总量是多少,到什么时间卖完为止。但是从终端的气势上,一下就把你的力度减弱了。
第三种情况是,你在“片”上做活动,我在“线”上做活动;你在“线”上做活动,我在“点”上做活动,但是我的力度比你大,是你的2倍或者3倍以上。比如,你在绍兴地区全片做活动,我只选在绍兴供销超市;你在供销系统全线做活动,我只选市中心的2家旗舰店;你在全片上、全线上平均每家单店做活动的力度多大,我都加倍,因为我的总量少,但是给消费者感觉是我发力比较狠。你的团队一看我这架势,肯定上报,你跟还是不跟?跟吧,你的面铺得太广会扛不住;你不跟吧,你苦心积累的气势被我戳了一个洞,一下就泄气了。
【案例】
王老吉与加多宝的“正宗”之争
王老吉与加多宝,谁是正宗?广告说了不算。谁说了算?终端说了算。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在加多宝集团使用王老吉商标之前,王老吉只是广药集团旗下100多个商标中的一个。这个产品对应的品类,是一款毫不起眼的利乐包凉茶,带点药味,在两广地区与街头的凉茶铺产品,进行一下夏天“下火”概念不痛不痒的竞争。
加多宝集团把王老吉这个品牌打造起来,利用的是这个品牌名的“历史感”,但是对于凉茶的品类,加多宝进行了专业的全方位的饮料化改造:
首先是口味变了!改成了全国人民所接受的糖水味,与街上凉茶铺的苦味已经是大相径庭;其次是包装变了!从绿色改为红色,吸收了可口可乐“做老大就要用红色”的理念(红色最抢眼,红色最走运);最后是需求的挖掘,从“治疗”上火,扩大为“预防”上火。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王老吉的品牌认知是加多宝集团使用以后,才开始的。凉茶品类去火功能的认知,在加多宝集团进行广告教育之前,两广地区之外,也很微弱,甚至在广大的北方地区,消费者以为凉茶就是隔夜茶。一句话,凉茶预防上火的需求,是加多宝集团挖掘出来的。
因此,谁是正宗的认知,没有任何历史基础。谁想成为正宗,谁说了也不算,终端说了算。
腾讯掌握了几亿用户,其实就是掌握了你家电脑和你手上两三部手机的视觉终端,这种终端优势,是阿里巴巴、淘宝所羡慕但又望尘莫及的。因为腾讯是民众社交的“交流终端”,用户基数很大,而马云的阿里巴巴、淘宝是商人做生意的“交易终端”,商人的数量毕竟少于群众的数量,这就决定了两个“小马哥”的战略方向,腾讯只好通过收购京东来进入商务领域的“交易终端”,而马云下一步如何进入社交领域“交流终端”?直接开发肯定来不及了,收购谁呢?陌陌?生意做到这个份上,互相纠缠不可避免,他们都想进入对方的领域,但是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各自掌握的是不同的终端。物质决定意识,终端决定模式。
这几年经常听到,王老吉的业务员与加多宝的业务员,在铺货的时候打起来,还报了警。又听到,两家公司的谁谁在哪,为了抢一个摆放太阳伞的位置,又打起来了,好事者还拍了视频传到了网上。
这就对了,品牌竞争,毫无意义。大家通过终端的拼抢,一起把销量做大,把品类的生命力延长,把第三品牌和其正,把第四、第五、第六品牌挤到犄角旮旯里面去,这才是正道。孩子们在终端吵吵架、报个警、发个微博什么的,就让他们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