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阶段:企业家型结构

中国的医药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绝大多数属于白手起家,通过多年创业逐步建立起来的。在企业的发展初期,可以说企业家决定了企业的生死,从上到下,权利高度集中于创始人手中,企业基本属于单人决策模式的直线型组织结构。所有的管理人员向企业家汇报,这种组织结构在企业发展初期是非常高效的。但随着企业快速成长和规模日益增长,靠企业家单一的“强人”管理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进一步发展,由此企业出现了领导力危机,组织也面临着第一次变革需求。

我们纵览当今医药行业,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处于企业家结构阶段。创始人既当董事长,又兼总经理;企业股权创始人一股独大,基本没有员工持股,也没有引入战略投资人;企业管理团队基本虚化。在这个阶段,企业往往会出现强人的“翘尾效应”。企业家过去习惯了扮演强人,当自己遇到瓶颈时,寄希望于找另外一个强人来突破瓶颈,而不是着力构建一个团队,结果往往无终而返。有一个事实足以证明我们的观点,我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本土企业习惯从成功企业高薪挖人,但成功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个牛人能力不行,而是企业缺乏一个多人作战的团队,单靠空降一个牛人是解决不了企业发展问题的。

企业要想迈过企业家结构这道坎,有两点必须改变:

第一,企业家不要寄希望于强人效应,应该着手以内部培养为主,适当外聘,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经营团队,实现由单个强人组织结构向精英团队组织结构的转变。

第二,企业家必须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让渡一定的责、权、利给经营团队,前提是彼此要有足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