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常见的线下流通模式

(1)直销

市场条件

优点

缺点

​ 用户范围边界较清晰

​ 用户较集中

​ 用户有一定规模

​ 产品

​ 直接面对用户,可以深入互动,有利于深化双方关系

​ 减少了中间环节,流转速度较快

​ 获客成本较高;销售效率较低

​ 直销人员众多,管理难度大

图4-2 工厂人际直销模式

直销在大部分消费品领域,都属于边缘性或辅助性流通模式。互联网时代,一些企业(比如海尔)借助于微信等手段,通过小范围社群的组织方式,使直销模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2)自营零售

市场条件

优点

缺点

​ 用户规模较大

​ 用户较分散

​ 产品品种多、变化快

​ 自控零售终端,有利于贯彻战略意图,有利于策略、政策落地

​ 在零售层面和用户接触;渠道结构较扁平

​ 自营零售机构人员众多,管理难度较大

​ 厂家全资分子机构约束机制可能薄弱,难以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图4-3 工厂自营零售模式

这种模式介乎于直销模式和直供(直营)模式之间,可以称之为准直销和准直供(准直营)。其实质在于制造商进行产业链的前向整合,构建直抵零售层面的自主、可控垂直流通体系。

(3)直供(直营)

市场条件

优点

缺点

​ 用户规模较大

​ 用户较分散

​ 产品品种多、变化快

​ 利用社会零售商资源

​ 直接管理零售终端,渠道结构较扁平

​ 零售商及零售网点众多,管理难度较大

​ 不直接接触用户;需求信息有可能被隔阻

图4-4 工厂对接零售商模式

在快消品领域,这种模式通常称作直供;在家电、家居等领域,则通常称作直营。家居、建材、时装等行业,零售形态主要是品牌专卖店加盟,直供和直营是主流流通模式。

(4)分货

市场条件

优点

缺点

​ 用户众多

​ 用户分布广泛

​ 产品品种多、变化快;销售流量巨大,有时需事先囤货

​ 既利用社会分货商的资源和优势(资金、物流),又能渗透管理终端

​ 依托分货商的吞吐能力,提高销售效率,降低经营风险

​ 和直营(直供)模式类似,管理零售商及零售网点的难度较大

​ 不直接接触用户;需求信息有可能被隔阻

图4-5 工厂与资金、物流平台合作模式

分货模式介乎于直供(直营)和分销之间。有些产品,比如手机、电脑、家用空调等,既需要零售层面的精耕细作,又需要以巨额资金为依托的吞吐,这种模式较为合适。

(5)分销

市场条件

优点

缺点

​ 用户众多

​ 用户分布广泛

​ 零售网点众多且分布广泛

​ 利用社会分销商资源

​ 销售效率高,管理相对简单,减少了销售费用

​ 市场管理和运作的重心较高,不利于零售层面精耕细作,不利于接触用户;需求信息可能受到隔阻

​ 销售业绩依赖于渠道伙伴,有时会受制于渠道能力

图4-6 工厂与分销商厂商分工模式

对大部分消费品制造商来说,分销是最可行、最有效率的流通模式。目前分销模式正朝两个方向演化:一是厂商一体化融合。双方的交易关系是市场化的,权利边界是清晰的,但在市场运作上尽可能协同配合。二是大分销逐渐浮出水面。分销业正在整合,医药、快消品、家电等领域覆盖区域较广(乃至全国)、容纳品牌品种较多、向三四五级市场延伸较深的分销巨头逐渐增加。

(6)自营分销

市场条件

优点

缺点

​ 用户众多

​ 用户分布广泛

​ 零售网点众多且分布广泛

​ 产品品种较多、变化较快

​ 自设分销机构,越过社会分销环节直接管理零售商及网点

​ 自主掌控分销环节吞纳和排空的规模和节奏

​ 自设区域销售机构管理难度较大;缺乏内在风险约束机制

​ 区域销售机构无法抵御总部压货冲动

图4-7 工厂自设区域销售公司(分销机构)模式

这一模式属于直供(直营)和分销两种模式的融合。它在家电行业比较多见。中国最早进行渠道变革的家电企业如TCL、创维、海尔等都采用了这一模式。为实现增强内在约束、激励的双重目的,目前许多制造商已设计和推行区域销售机构员工(团队)持股机制。

(7)合资分销

市场条件

优点

缺点

​ 用户众多

​ 用户分布广泛

​ 零售网点众多且分布广泛

​ 既利用社会分销商资源,又对分销商有所控制;管理比较简单

​ 有利于从区域多头代理向统一分销、服务零售模式转型

​ 合资区域销售机构股东之间容易出现分歧甚至冲突

​ 和分销模式相类似,市场管理和运作的重心较高

图4-8 工厂与合作伙伴共同设立区域合资销售机构模式

这一模式下,如果工厂控股,则与自设区域销售机构类似;如果合作伙伴控股,则与厂商分工的分销模式类似。步步高、格力、美的等企业较早地采取了这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