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从细分战术到边界战略

大家都听说过“细分”这个词,比如“细分市场”“细分人群”“细分


需求”等,那么细分的含义是什么呢?

所谓细分,就是把顾客群体或与其相关的因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出 若干部分,比如把消费群体按照性别、年龄、收入等标准可以细分为多个 不同的群体,或者把消费需求按照口味、用途、场景等标准细分出鲜味、 辣味、上色、佐餐、烹饪、厨房、就餐、外出等多种不同需求,抑或把区 域按照群体、收入、层级等标准细分出城市、农村、发达区域、欠发达区

域、 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等多个不同的区域。

之所以要进行细分,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企业无法满足所有顾客群体的

所有需求。

从企业内部来说,资源有限、能力有限,不可能制造出一种产品满足 所有人的所有需求,也不可能针对所有人的所有需求生产不同的产品;从 企业外部来说,存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他们都在抢夺同样的顾客群体,也 在全力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企业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比竞争对手做得 好,而消费者的心中也容纳不了那么多产品,他们只会在不同的领域选择

有限的产品和品牌。

若是哪个企业充满雄心壮志地想去满足所有顾客的所有需求,这绝对 是天方夜谭,即便在当年的短缺经济时代,企业也只能在某种需求上满足 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在如今物质极大丰富的买方时代,企业能做到的只 能是满足部分顾客的部分需求了。细分就是这样而产生的,这是一个必然

规律。

懂得细分,可以很好地为企业挖掘更有利的市场机会,并在竞争中获

得差异化的优势。

从酱油行业的发展历程看,最早每个企业生产销售的都是统一的“酱


油”,后来单一的酱油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了,就逐渐细分, 出现了老抽和生抽,海天在这场细分中拔得头筹;后来又细分出鲜度更高 的味极鲜酱油,味事达随之快速崛起;随后再细分出六月鲜、 一品鲜、自 然鲜等,厨邦、欣和、东古等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其后,用途化细分逐 步兴起,李锦记凭借蒸鱼豉油在酱油市场站稳脚跟;又过几年消费者不仅 仅追求高鲜了,健康成了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零添加”“有机”和“薄 盐”酱油开始流行,在这样的细分过程中,千禾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

出……

酱油就是在这样的不断细分中发展壮大,目前以600亿元的市场容量 占据调味品行业的首位,未来还将继续细分下去,只有细分,才会出现更

多的机会,更多的品牌也会从中实现超越。

细分也是动态变化的,某一阶段看起来已经无法再细分了,但随着时 间的变迁,又会出现新的群体和需求,此时细分又会再次发生,机会也因

此不断出现出,所以细分决定了机会。

企业千万不要小看细分,细分看起来是在不断分化,但并不意味着市 场或机会越来越小,有时候这些细分出来的机会反而会成为新的主流。“小 而美”指的就是这种局面,“小”是细分群体,而“美”则是大市场。由

此看来,细分确实是个好东西,有了细分就可以挖掘更多的机会。

不过,好的东西也有缺点,这些缺点制约了细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是什么缺点呢?就是细分在应用中被做碎了、做滥了、形式化了。

第一,做碎了。就是细分过度,企业只知道细分,却不管这个细分市

场是否具有商业意义。

从理论上讲,细分是一直可以进行下去的,正如庄子所说:“一尺之


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无限的细分是不具商 业意义的,即产生不了回报,得不偿失。细分的商业意义就是每个细分市 场必须具备足够的市场容量,这个容量可以让企业有机会从中获得足够的

销售规模和利润,以此来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

比如古龙酱油410ml售价高达998元,这绝对属于奢侈品,也绝对是 针对最高端的顶级富豪的细分市场。然而,这个细分市场又有多大的商业 价值呢?企业拓展这个细分市场有意义吗?当然,企业如果只是想玩玩,

那就是另一种境界了!

第二,做滥了。就是细分不经系统分析地滥用,从表面上看是在做细 分市场,但实质上并没有,只是企业为一统江湖换了一种说法,还是想着

男女老少一网打尽。

有的企业采用的是单一品牌结构,也说自己是在做细分市场,理由就 是分别针对中低端市场和高端市场推出不同的产品,以及针对商超渠道、 餐饮渠道和电商渠道推出不同的产品;还有的企业采用多品牌结构,用不 同的品牌分别针对不同消费档次的市场,甚至同时拓展家庭、餐饮和工业

三大市场,宣称在细分市场。

像这样的细分都是“伪细分”,企业其实都是在运作所有的市场,资

源仍然分散,能力照样欠缺,在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

第三,形式化。就是细分沦为战术执行的工具,没有站在战略的高度,

几乎到了不加思考就“细分”的程度。

有的企业不管三七二十一,动不动就按照一些套路来实施细分,性别 细分、年龄细分、收入细分、职业细分、生活方式细分、渠道细分、区域 细分等,几乎按照所有的标准细分一遍,没有对行业和消费趋势的洞察,

没有对竞争态势的深入思考,也没有对企业自身能力的系统分析,最终还


是同时进入多个细分市场,根本没有体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细分其实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看待它的角度和应用它的层面,如 果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可以套路化的战术工具,那么细分对企业而言只不过 是一种安慰;如果要真正发挥出细分的价值,就必须要将细分从战术上升

到战略层面,以此来规划指导企业所有的整体经营活动。

为了区别于战术化的细分,笔者特将战略化的细分重新定义为“边界

战略”,以此来重新构建企业的整体经营系统。

所谓边界战略,就是选择一个最有利于企业构建独特竞争优势的市场 范围,并围绕此市场来开展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这个定义,需要从细分 市场入手,但绝不止于细分市场,而是要将碎片化的市场重新定义为一个 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边界,成为一个整体战略。然后企业所有的经营要素 都要围绕着这个战略来运营,而非细分战术那样同时进入若干个不同的细

分市场。

细分战术没有取舍,而边界战略首先要做的就是取舍,细分战术是什 么都想做,而边界战略只能选择做一个最核心、最具发展前景的市场。细 分战术可以在同一个阶段同时进入家庭、餐饮和工业市场,而边界战略只 能选择一个,要么家庭,要么餐饮,要么工业市场。道理很简单,这三个 市场具有不同的消费特性和竞争结构,对于企业的资源配置、核心能力都 有着截然不同的要求, 一个企业怎么能够同时具备多种核心能力呢?如何

能够集中资源来进行聚焦竞争呢?

当一个企业在一个阶段确定了边界战略,就意味着其价值链都要与之 配套,包括产品研发、产能扩张、供应链建设、新品上市、客户合作、渠 道拓展、品牌推广、组织保障、管理体系、资源配置等一整套经营要素,

都要围绕着边界战略进行高效对接和整合,其他与战略不相干的细分市场


都要抛到一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有这种具有整体格局的边界战略,

才能够真正帮助企业打开市场局面。

边界战略不会担心取舍,经过对多种要素的综合分析,边界战略可以 定义出开创性的蓝海市场,或从品类属性创新,或从顾客群体创新,或从 用途创新,或从顾客偏好创新,或从融合创新,通过灵活的加减乘除,突

破固有思维,转换认知角度,从意想不到的层面定义出最佳的市场空间。

边界战略遵循的是最高战略原则:先胜而后求战,细分战术则是先战 而后求胜, 一个精准的边界战略已经成功了一半, 一个好的细分战术则吉

凶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