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设计的三个假设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流程设计的三个假设:
企业制度是健全的;
岗位员工是称职的;
设计后是要执行的。
为什么要假设企业制度是健全的?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企业制度健全的少,就是有制度能执行的也很少。为什么要反过来假设呢?就像修高速公路,一定是考虑公路修好了,人们都遵守交通规划,车辆上路都能按章行驶,才会去修路。如果假设人们都不守交通规则,修高速公路岂不成了变相杀人?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修。流程设计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管理,让大家都按规范做事、遵章守纪。如果允许制度不健全,就不等于流程图也可有可无?
如果没有制度保障,流程图画再多又有什么用?流程图设计好了,再按照新理论、新方法完善企业制度,企业运行的高速公路就有了保驾护航的栏杆和卫士。
为什么要假设岗位员工是称职的?
是的,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员工不称职的确不在少数。如果我们不按称职员工的工作方式或工作经验来设计流程图,而是保留不称职员工的做法,那么流程图有可能画不出来或者画出来的流程图臃肿杂乱、没有条理。流程图中的活动或工作进程都是优秀员工的经验总结,那么以后新来的员工都按这种方式工作,久而久之,新员工也就变成了称职的员工。
为什么要假设设计后是要执行的?
流程图设计的时候就不打算执行,那画它干什么?流程图画得很好看,没有可操作性、不能执行,画它干什么?
做第三个假设还有一个背景,因为不少企业遇人不淑,或者遇到顽固势力阻扰,管理咨询项目没有成功,企业仅仅收到一大堆好看的“文案”,没有真正执行或根本无法执行,文案被束之高阁。企业员工心有余悸,担心流程图设计也会重蹈覆辙,因此把设计流程图当作一个临时任务,根本不予重视,只想快点完成交差,完全不考虑今后的执行。
按照三个假设设计流程,全部完成之后,再把三个假设变成现实。这就是企业修建内部高速公路的全部逻辑。
流程图不为个人而设。流程图是企业的管理规范,是企业制度的延展和补充。没有“你的流程”,也没有“我的流程”,没有“你部门的流程”,也没有“我部门的流程”。总之,没有“我”的流程,只有企业的流程。设计流程图,不要考虑“我”会不会,不考虑“你”愿不愿,只考虑怎样做对工作有利、对客户有利、对企业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