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话题,内容核爆

自媒体感兴趣的话题往往是由内容快速裂变引爆超级话题,尽管这种方式难以复制,但正符合媒体的口味:传奇色彩。

哪怕只是一个人无意在不知名媒体发布的内容,也可能因为引起大众共鸣而快速裂变,最后引发轰动效应。

内容核爆,一定是引爆了超级话题。不过,但凡超级话题,都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如果事前有知,就会因为挤破头而传播无效了。

一般来说,一个超级话题引爆,就会引来无数跟风。追热点式的跟风,或许能够吸引点流量,但基本不可能引爆(杜蕾斯或许是个例外)。

超级话题,典型的“蝴蝶的翅膀引发风暴”,很多超级IP、网红就是这种爆红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复制难度极大,有较大的偶然性。每当有网红和超级IP诞生,都有人总结规律。然而,按照规律并无法创造新网红。

尽管如此,寻找偶然中的必然,从规律中发现方法论仍然是必要的。一般来说,超级话题引爆有两个条件:

(1)捕捉敏感话题的能力

超级话题之所以能够引爆,一定是话题本身具有“共情共鸣”进而“共振”的特点。在传播方式上能够裂变。裂变的主要方式就是分享。不是一个人分享,不是有关系的人分享,而是无关联的大众分享,他们分享的唯一原因就是心灵触动。

因为共情,所以共鸣;因为共鸣,所以分享;因为分享,所以共振。

超级话题有极大的时效性,超级话题,可以说是一个时期社会的集体无意识,变成集体意识。把大家想说但没有说出来的话,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了。

新冠肺炎期间,老乡鸡的爆红就是抓住了超级话题。2020年2月1日,也就是大年初八,往年这个时间是年后开工的日子,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年假被无限期。这一天,一条“西贝现金流挺不过三个月”的信息传遍于朋友圈,各个自媒体以这句话为案例描述中小企业应不应该自救、怎么自救等,瞬间炸屏,连续一周不断发酵。

这条信息将西贝的传播指数提升了了两百多倍,成为传播核爆!原因就在于疫情,大家开始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集体焦虑成立共鸣基础,一旦点燃,瞬间引爆,形成共振,各路媒体不断引证,加速传播!

一周之后,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凭借一个“手撕员工信”的长视频炸响朋友圈,束从轩凭借网感极强的本色出镜,一时间圈粉无数!

3月19日,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凭借一场成本200元农村版的发布会再次爆红网络。这个视频的共情土壤是防疫期间的“村长”讲话,视频开篇就有着熟悉的、无厘头风格。这个以内容为创意驱动的发布会视频,是老乡鸡年度二次核爆的又一次发起。

总结一下核爆制造内容驱动的关键词:以内容驱动的共情共频传播。再加之大V及媒体的案例解读形成的二次传播,现象级的传播成为助推手段。

内容驱动可以做到“省钱省力”的流量,可以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但是这种驱动往往不好复制,没有持续性,需要持续游走在互联网甚至舆情的风口浪尖,有时效性更有风险性!出奇多,守正少,偶尔用之,不可多用!

(2)内容表达方式

捕捉大众共情点,还要有共情的表达方式。无论是文案还是视频,都要能够感动大众。因此,内容生产是互联网传播的集体难题,特别是传统企业。

传播矩阵,引爆传播

一个能够引发核爆的内容,足够一个企业说道好多年。即使一个内容引爆了,要创造新的引爆内容,仍然不知道哪年哪月。但是,营销传播不能等待。所以,另一个能够产生轰动的传播模式,就是在内容马马虎虎的前提下做到传播引爆。

依然是按照“传播密度=传播发起宽度×内容裂变速度×发起传播次数”公式,传播裂变速度一般化,要引爆的基本前提就是传播宽度足够大。

决定传播宽度的传播发起者有两类:一类是品牌商可以控制的渠道系统;另一类是媒体资源。第一类基本不花钱,第二类一定要花钱。

传统企业,拥有渠道资源。按照“所有接触点都是传播点”的逻辑,他们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在慕思床垫的传播案例中,渠道资源包括经销商群体、4000多家门店员工、150多万KOC。如果一场活动有数百万个发起者,那么上亿的传播触达就不是问题。

这种基于组织支撑的传播矩阵有可控性,也有管理属性,能够定向精准传播,可控性很强。

互联网企业没有渠道资源,就只有投放媒体。公众号、大V及各类自媒体,都可以是传播发起者,只是要付费而已。

在立体连接提出来之前,只有媒体投放的传播。立体连接之后,才有依托渠道资源引爆的传播。当然,两者也可以同时投放,并不冲突。两者一起构成了传播发起的传播矩阵。

(文|公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