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企业令人尊敬,因为企业的成功充满了艰辛。成功的企业幸运,是因为从成功的那一刻开始,就像一个明星一样即刻被追捧和解读。
海尔应该是中国成功企业的典型代表。从海尔浮出水面的那一刻,海尔的成功便被诸多媒体和业界人士解读,尽管那个年代互联网并没有现在这样发达,但关于海尔如何成功的解读几乎传遍了所有的企业。同时,海尔商学院以及关于解读海尔成功的著作风行。企业界掀起一股学期海尔的浪潮,那个时候,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大会小会,只要开会就一定会提出来学习海尔,这种学习海尔的风潮不亚于当年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风潮。
毋庸置疑,现在,甚至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海尔仍然会是中国企业成功的典范。但学习海尔的企业没有一家企业成为海尔,甚至一大部分企业还出现东施效颦的笑柄。而我们近期的专项研究发现,海尔管理法目前还只有海尔自己在用,更悲催的是,众多以海尔为榜样而学习的企业,连“日事日毕,日清日结”这种最简单的台账式管理都忘得无影无踪了。
海尔的管理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信念,本质是培养团队的习惯。海尔管理的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质量和效益。而诸多学习海尔管理法的企业误把手段当目的,只是为了管理而管理。
因此,海尔原点起步时期的成功逻辑是质量与服务。
从蒙牛的“第二”战略开始,便有很多“粉丝”开始追捧蒙牛。在经过蒙牛的快速发展之后,便有了《蒙牛内幕》的追捧。一时间,蒙牛的牛式理论风行,诸如蒙牛的速度论、能力论、战略论,等等。
历经风波的蒙牛,加上当前历经冰霜的中国乳制品行业,现在的蒙牛让我们的企业有了更多的思考。也许是中国大众“墙倒众人推”的心理,如今的蒙牛已经离开了公众的视野,甚至想起蒙牛我们内心有许多不愿说出的“痛”。
当年,我们信奉蒙牛速度论,追捧“老牛”的牛式战略的时候,我们把蒙牛的速度当成神灵,把牛式战略当成法宝。可是,我们忽略了支撑蒙牛速度和牛式战略的核心问题:行业机会。
众所周知,蒙牛起步时中国乳制品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成为蒙牛速度和牛式战略的内在动力。而诸多的企业追捧蒙牛速度和牛式战略,忽略了老牛发现机会的战略眼光。
我们可以说,蒙牛原点起步时期的成功逻辑就是产业机会。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飓风来了,猪都会飞。
无独有偶,洋河是中国白酒黄金十年中的成功典范。洋河的成功结束了中国白酒的“茅五剑”时代,成就了中国酒业“茅五洋”时代;洋河的成功改写了中国白酒的“红黄时代”,成就了“蓝色经典”时代。白酒界普遍把洋河的成功归结为“蓝色”大胆创新的成功,以及主导产品模式的成功,甚至是市场“1+1”的模式成功。更有甚者,把洋河视为革新的榜样、白酒的另类成功。
同样,我们也忽视了洋河崛起的产业背景。因为洋河2004年发力的时候,正是中国白酒产业高速的增长期,而产业的高速增长成为洋河一切成功的支点。我们必须明白,洋河和蒙牛的成功异曲同工,都是基于产业背景的成功,也是前提式的成功。
仰韶彩陶坊当前已经是中高档豫酒的领跑者,同时也是中国白酒产业快速崛起的典型案例。关于仰韶彩陶坊的成功模式可以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产品定位的成功,也有人说是包装新颖的成功,更有人说是专卖店模式的成功。其实,仰韶彩陶坊是笔者从原点起步直至服务全程的一个咨询项目,经历了仰韶彩陶坊从起步到实现3亿元销售额的整体历程。笔者认为,品系成功、包装成功、专卖店模式的成功都只是表面现象,而仰韶彩陶坊成功逻辑是领袖消费群的成功,是通过专卖店完成了领袖消费群体的建设。因为2008、2009年的白酒就是领袖消费时代,这是当时的特定市场环境,也是成功逻辑的决定性因素。
加多宝也是不得不说的一家企业。一罐凉茶,两百多亿元的规模,这让诸多的饮料企业瞠目结舌,更让我们对潘高寿凉茶投去异样的目光。解读加多宝企业成功的人,对加多宝冠以品类成功、定位成功等称号。甚至追捧者认为,相比娃哈哈,加多宝开创了中国饮品行业“大品牌单品种”的模式。
但是,我们忽略了让加多宝战略发力,一掷千金的魄力和动力。这种动力和魄力就是加多宝通过前期投入巨资实施的市场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随着中国民众压力加大,生活没有规律、熬夜应酬等新的生活习惯,导致大多数人有“灭火”的潜在消费需求。在这一市场机会的支撑下,战略性的将广州特产的凉茶工业化。
再比如,河北养元企业的六个核桃算是近几年内业界成功新秀,有品类创新的成功、定位的成功。2009年笔者去给养元做年度营销团队培训时了解到,这家企业和河北的其他蛋白饮料企业一样,也是从跟随模仿露露开始,偶然发现了核桃蛋白饮品,刚起步的时候也是无人问津,被视为杂牌,不入流。面对这种境况,六个核桃起步是从餐饮渠道开始切入市场的。因为当时六个核桃的营销负责人和营销团队大部分都是从衡水老白干过来的,再加上当时也招不来商,流通渠道也根本铺不进去货,他们就是像操作白酒一样,实施餐饮渠道的陈列展示,并进行试饮推广。笔者当时就非常支持企业的这种做法,也是笔者当时的支持,企业就把这种做法标准化,一直成为六个核桃的标准市场模式,也是支撑企业快速成长的核心要素。
一好遮百丑也是中国式的认知和评判方式。我们总是能发现成功企业的成功,很难发现成功企业的失败。成功的企业都喜欢被追捧和解读,因为成功的企业除了把这种行为当作企业的免费宣传和推广方式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为企业成功而付出艰辛的人,特别需要这么一种方式。
中国有句老话说:听别人的话坏自己的事。学习成功企业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成功决策思维、路径和历程,坚定自己的信念,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杨永华,著名企业成长路径专家,观峰智业集团董事长,中国中部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营销管理专家,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国营销管理学院、外商投资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新食品》、《糖烟酒周刊》等多家刊物专栏作家。现任上海观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潜心专注快消品市场营销实践及研究18年,完成了“从能量到销量”和“支点营销”理论的创建研究与应用。著有《变局下的白酒企业重构》《变局下的快消品营销实战策略》《快消品经销商如何快速做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