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机四伏的“方案交付”阶段

“合同终于签下来了!”大客户销售小王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太不容易了!签下这笔大单真可谓过五关斩六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现在终于落地,怎能不让人开心?

于是,虽然客户要求项目马上启动,小王还是决定给自己放一周的长假,好好出去散心,项目这边先由交付团队盯着。

当小王向总监老张请假的时候,老张有点犹豫,但还是批了假条,同时叮嘱小王一句:“这个单子跟了这么久,确实辛苦了,好好休息!不过还是要关注项目落地的情况,刚刚开始交付,可千万不能出意外。”

但是,“意外”还是不出意外地来了。

一大早小王还没有起床,客户李总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订单全部卡住了,好像是你们那边系统接收的时候出了问题,赶快看看是怎么回事儿,我们总经理都在盯着呢!千万别让别人看笑话!”

小王哪还有心情休假,赶紧边打电话边往公司赶,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在大客户合同签订之后,最初的交付阶段也是最危险的阶段,如果是标准产品的交付还好一些,但如果是定制化解决方案的交付,我们要随时关注“意外”的发生。

因为在这个阶段,客户的热情度和期望值是最高的。在这里,我们引入一个尼尔·雷克汉姆提出的“客户热情度曲线”来说明,如图8-1所示。

图8-1 客户热情度曲线

由于在购买流程的前期阶段,我们都是在塑造客户的期望、打消客户的顾虑,所做的重要工作基本放在“承诺”两个字上,一旦项目开始实施,就要进入“兑现”阶段。

在这个阶段,常常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客户的期望值很高,很难容错;二是客户执行层对于原有的工作方式、流程已经较为熟悉(即使原来的方式方法不好用),接受新事物有一个过程,甚至会出现排斥。

这和我们换一辆新车一样,4S店的销售人员一定会把这款车的优点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试驾的时候也感觉不错,一旦实际买下来开上路,才发现有不少小问题和自己不适应的地方。

这时候,我们很可能会向原来的4S店销售人员咨询一下。如果那位销售人员能够很好地帮助解答,协助度过这个“磨合期”,我们的感觉会很好,对新车也会越来越喜欢。但那个销售人员如果不怎么搭理,或者做错事情扔给售后,我们心里就会不爽。

如图8-1所示,随着项目的实施,客户的热情度会呈现一种V字形的发展趋势。

而大客户销售实际遇到的情况还会更加复杂,就像本章开篇小王的案例中,李总说了一句:“别让人看笑话。”就是因为在客户团队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欢迎我们进入,有些人可能是竞争对手的支持者,甚至一开始就反对这个项目,他们自然乐于看到项目在实施阶段出现问题,然后再说一些风凉话“看,我说不要选这家吧”,或者“看,出问题了吧,当时这种项目就不应该通过”,诸如此类。

这种情况又会加速客户热情度的下滑,如果不能快速处理、马上改善,我们就会失去客户的信任,更不要提后续的业务拓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