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革前:职级划分不科学
:企业原来职级的划分很混乱,岗位的名称很多,比如科长助理、初级工程师、工艺员等。哪一职位跟哪一级对应,不清楚,这些名称相当于什么级别,没有定。
(二)变革后:合理设置职级
:职务与职等对照表3-3所示。
:这张表显示职务分类有管理职、技能职和行政职这三大类,从员工一直到总经理级总共划分出16个职等。
:分成16等,相当于16个层次,是不是?从普通的员工,普通的工人,一直往上走。
:对,一直到总经理这个职等。通过这张表,每一个员工就可以看到自己正常的晋升路线。左边是管理职、技能职和行政职的划分,右边是各个部门的划分。财务部、技术部、生产部有多少个职等,表中也列出来了。之前他们的职等还包括科长助理、经理助理,后来我们把这些岗位都去掉了。为什么? 因为这些岗位看起来非常多,现在就只有班长、科长、经理等。
:参照管理类的分法,管理类管理职的分16个等级,其他部门的等级就按照这个16等级来套,能套到哪一级就是哪一级,把职等划分统一起来。你的岗位相当于管理类的哪一级,是第七级还是第八级,也有一个类似的参照了,这是定工资的标准。
:每一级的工资都定到。
:你们都是第七级,那你们的工资应该是相应的。就算有差别,也不是很大差别,是不是?
:是。不会是一个职等和另一个职等的差别。
:划分职等是为定薪资统一标准,为其做铺垫。
:所以,将规范后的各部门管理职务的任职条件、管理范围及在公司与部门组织中发挥的功能等逐一分解。依据公司实际状况,项目组与人力资源部、公司高管多轮分析、解说与讨论,将公司从员工到总经理共划分为16个职等,从而满足了组织的阶梯层级激励,支持员工的晋升与职业发展,彻底破除了因人设岗、人员流失、管理团队老化、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很多中小企业,在薪资待遇方面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第一,新老人员薪酬待遇没有统一标准。
:对,没有办法统一。
:在招人的时候,老板认为你很重要,他就把你工资定高一点儿。他觉得现在招工难了,会把新招进员工的工资待遇普遍提高,那前面那些老员工就吃亏了,因为那个时候招人容易一点。有时候,员工的工资高低还看老板的感觉,感觉你这人不错,他就可能给你定到七千、八千,他不按照这个级别定薪。这是第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的待遇是由招聘的时候老板的感觉或者招聘者的感觉,或者当时的用工环境所决定的。
:是紧急程度、需求程度所决定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待遇差别非常大。因为部门和部门之间有的时候缺少可比性,部门内部好比,都是做技术的,你是工程师,他是技术员,拉开了层次。但是技术部的人跟车间的人就不好比了。所以很多企业的员工工资受招聘时候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受部门的影响,企业一直就没有找到新老员工的工资标准,没有找到各部门之间的工资标准。
我们进行16个等级的划分,就是为不同时期招进来的人,为不同部门的人都找到一个共同的标杆。这标杆就是一根线,不管这个企业有多少岗位,有多少职位,我们都能将它们串起来,并搞清楚每个岗位所在的职等。这样大家就知道这个企业的组织架构当中的各个岗位是有可比性的,新老员工之间不会产生太大的误差,部门与部门间也不会有太大的误差。因为这种误差就是不公平,是不是?所以,应该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对,要先把这个弄清楚。
:但是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他们也经过了多轮讨论。
:欧博项目组一进驻HJ公司的时候,企业高层就提出了薪酬改革问题。在前五个月的管理变革当中,大家就一直在磨合这些东西,在找这个标杆。直到第六个月,我们开始正式推行薪酬改革的时候,我们才把这些东西慢慢地标准化起来。我们前面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因为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这是件不容易的事,这是一个仔细觉知的过程,甚至有些要经过测算。
:对。要进行现场统计,要在现场测算他们的工作强度、工作难度等。
:还要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