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者的定位是性价比最高,跟随者不强调自己的产品品质最好,而是强调价格便宜、实惠,跟随者的策略就是紧跟“领头羊”,如果“领头羊”有创新,让产品增加新的功能,跟随者就复制这种模式,这样做可以节省创新成本。跟随者也是模仿者,和“领头羊”正好形成互补,客户比较容易区分跟随者和“领头羊”,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如果客户关注价格,就会选择跟随者的产品,当客户关注品质和品牌的时候,就会选择“领头羊”的产品。
跟随者优劣势分析如图3-7所示。
图3-7 跟随者优劣势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跟随者不仅拥有自身优势,也有无法回避的劣势,比如发展的局限性,对产品交期的要求更加严格。跟随者模仿“领头羊”生产的产品,就会面临法律风险,还可能存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客户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比如跟随者掌握了生产技术,安装好生产线,制定营销策略,如果这个周期过长,就有可能导致生产出产品,而客户需求早已改变,产品没有销路,这是跟随者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很多人说现在的达利集团是一家成立30年的知名食品企业,然而企业真正实现经济腾飞是在2002年以后,达利园·派作为达利集团的第一个拳头产品问世,迅速抢占了市场,影响力超过当时知名的韩国品牌好丽友,在此之前,好丽友·派是全国少有的能保证夹心蛋糕不添加防腐剂,保质期长达1年的产品,然而好丽友将价格定为14元,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达利集团想获取这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群体,就推出达利园·派,以低于好丽友三分之一的价格迅速抢占市场,其后又推出方形蛋糕、巧克力派、果多派等产品,形成糕点矩阵,加上电视广告轮番轰炸,达利集团的产品迅速被消费者接受。达利集团旗下的每一款产品一经推出必然火爆,比较知名的产品有达利园·派、可比克薯片、好吃点、和其正凉茶、乐虎,大家如果去超市,可以看一下达利集团的产品,相信你马上就能够联想到红牛、加多宝、乐事等企业的当红产品。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跟随者也可以做大做强。跟随者能否做大做强,关键在于跟随者是简单模仿“领头羊”的产品,还是制定详细的策略,主动抢占市场。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会使用广告、价格、渠道“三板斧”开拓市场,达利集团却独辟蹊径,在全国建立生产销售渠道,很多厂家就设立在经销商的公司所在地,省去了物流成本。达利集团利用明星效应,请当红一线明星做广告,利用饱和式营销手段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达利集团以低价将产品推向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城镇村庄,经销商遍布全国各地,由此可以看出跟随者的最大竞争力优势就是价格。
(三)补充者
补充者强调的是针对性,重点满足被“领头羊”忽略的消费者群体需求,补充者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一批细分目标客户群的需求,提供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由于针对性强,客户响应很好,补充者生产的产品就成为这批客户的最佳选择,在营销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做第一,就做唯一”“领头羊”就是第一,而补充者就是唯一。
补充者优劣势分析如图3-8所示。
图3-8 补充者优劣势分析
补充者同样有自己的劣势,既然是被“领头羊”忽略的市场机会,就存在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就是这个机会不容易被人发现,不容易发现就代表着细分市场还不够成熟,一旦市场成熟,就必然面临“领头羊”参与市场竞争,抢占市场份额的局面,如果补充者不提前设计好策略,很有可能在与“领头羊”竞争的过程中败下阵来,从此一蹶不振。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市场份额较小,“领头羊”不屑于抢占这个细分的市场,创业者和一些实力比较弱的企业会在这个市场展开竞争,虽然辛苦,但也存在发展机会。
每当提到家电品牌,我们不会在第一时间想到九阳,但是一说到豆浆机,我们马上就会想到九阳这个品牌,九阳集团把自己定位为补充者,通过家电行业的一个分支——豆浆机,让消费者记住了这个品牌,从而对九阳集团生产的其他产品也产生好感,进而购买,这就是非常智慧的定位策略。
综上所述,基于这三种竞争力组合的优劣势,当我们结合自身的竞争力优势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市场,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组合规划,从而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
我们为自己定位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竞争力减少我们的弱势,增强我们的优势,形成一个完整的竞争力组合,这样就能够占据市场,当出现竞争对手的时候,由于这是我们的优势战场,我们就不容易被打败,可以抢先采取行动,让对手无计可施,这就是通过定位来掌握竞争主动权的方法,是兵法中“致人而不致于人”原理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