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分门别类”吧。公司的文件虽然很多,但有规律可循。仔细规整这些文件后,可以分为几个类型:行政文件、流程文件、运营文件。
行政文件。行政文件表面上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公司的纲领、政策文件、通知、公告、讲话、纪要等。除公司纲领相对长期有效外,行政文件有比较典型的特点:短期性、临时性、专题性(点状)、一次性或概念性等。通常行政文件由公司或部门负责人签发,偏强制性、约束性。
流程文件。与行政文件明显不同的是,流程文件的角色是负责落实长期的、重复性的、系统化的管理要求。流程文件是由流程Owner签发的,针对该流程领域管理范围的强制性遵从文件。
在具体业务实践的过程中,行政文件与流程文件没有绝对的边界,可能在某些场景下会交替使用。如:某些新开拓的业务,因为尚不明确业务流程,还在摸索阶段,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可以用行政文件的形式做一些大原则的约束,待业务理顺后发布正式的流程文件来替换。
在发布行政文件的时候,注意它的专题性(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作为临时性、过渡性使用。如果是长期的政策、指导思想,需要落到具体的流程文件中,从生到死,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运营文件。运营文件是日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这是整个公司文档的主力军。这部分文件有特殊的一面,不同的运营文件有不同的管理要求,涉及到海关、税务等监管部门要求的运营单据、票证等,需要按要求做好存档备查。
总的说来,行政文件体现了公司高层的管理理念,经营哲学;流程文件体系承载具体政策落地规则,是业务执行的具体指引,与行政文件形成互补;运营文件是基于流程文件执行的经营过程、结果文件。三大类划分完成后,再来看看核心关注的点,流程文件应该如何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