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营销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营销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围绕全员营销、全域营销2个场景主线展开,包含数据运营、高效管理、数据流通、智能决策等核心要素。本书重点绘制各场景主线和核心要素在2025、2030、2035年三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如表6.6所示。

表6.6 营销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

营销领域路线图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整体目标

全域营销覆盖占比达50%。企业数字渠道灵活丰富可以针对特定群体精准营销,完成渠道策略和管理,实现策略优化。

全域营销覆盖占比达70%。企业可以利用线上线下实时监控的数据,进行现状分析、机会风险分析,对产品营销进行预算、营销方案及目标的制定。

全域营销覆盖占比达90%以上。企业能够实现营销活动的全面数据化,企业能够对营销效果实时掌握、改善调整十分便捷、在线时间和区域不受限制。

全员营销

数据运营

触点、内容、数据等关键业务的子任务活动的自动化效率提升,进行数据的展示和数据分析,实现数据可视化可分析,50%的产品营销贡献来自于数字化运营技术。

营销领域关键业务活动流程全部打通、形成一体化数据运营模式,达成动态联动的运行方式,实现订单型的服务模式,针对营销关键业务,可以对抗需求的快速变化,应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80%的产品营销贡献来自于数字化运营技术。

营销任务实现各业务单元平台上协同,成本、进度、范围,按照项目的进展进行重点行动态调整,自动执行大量需求变化列表中需求度最高、影响最大的需求,并实现快速交付,从而满足持续精细化细分的用户需求和场景,100%的产品营销贡献来自于数字化运营技术。

高效管理

营销业务在线运行、控制、规范化,实现有效管理和优化,针对营销任务形成技术型管理方式,形成项目责任制,构建主营业务活动的全程贯通,50%的渠道和内容实现数字化管理。

针对营销关键业务,实现动态联动,共同并行,工作共同开展,实现组织的降本、增效、提质,实现动态跟踪和展示、过程跟踪,形成协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机制,80%的渠道和内容实现数字化管理。

营销业务的动态优化,发现问题,实时控制,优化全平台的过程控制,利用数字平台赋能数字营销技术,形成营销链的全面关联,实现数据驱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平台化协同与动态管控,100%实现数字营销管理,全面实现渠道触达,内容传播等营销自动化。

全域营销

数据流通

实现销售部门的顶层设计,单个部门或单一环节相关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取得效果,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的治理提供标准支撑,实现销售领域中车辆基本数据、车辆使用数据、客户运营数据、设备数据等数据资产在营销生态中50%的企业链间共享。

针对营销数据链建立数字化平台,构建用户营销全旅程数字化,实现消费者数据、销售数据、产品数据等全流程数据要素在营销链企业中实时获取,支撑企业建立更加适合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管家式服务和极致体验,实现客户价值经营驱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动态匹配,实现数据在85%的营销链企业中的流通与共享。

推动关键业务模式创新变革,构建打通企业外部的价值网络,与利益相关方共同形成新的价值模式,整合汽车销售市场生态圈金融保险数据、消费者数据、零部件数据等,实现数据互换与价值智能化交换,提升生态圈价值智能化创造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营销价值链中各环节,各任务之间的数据驱动,实现数据在95%的营销链企业中的流通与共享。

智能决策

针对营销活动实现连续、快速的响应需求的变化,实现用户标签,用户需求推断,信息有效性分析等模型推理性决策,在15%的业务环节中应用智能模型进行决策,模型的准确率在85%以上。

面向营销业务实现信息渠道分析,内容有效性预测,数据规划等模型推理和预测预警决策,实现营销能力的柔性动态提升,针对不同需求实现调整和细分,针对产品生命周期实现不同营销业务规划和流程的贯通和重构,实现营销任务的自由调整,提升延伸服务和衍生服务创新水平,在30%的业务环节中应用智能模型进行决策,模型的准确率在90%以上。

针对营销业务,可以自动执行大量需求变化列表中需求度最高、影响最大的需求,并实现快速交付,从而满足持续精细化细分的用户需求和场景,实现大数据层面的触点、内容、数据的使用和投入成本决策,实现可能收益和舆论反应的预测预警,针对关键技术、业务系统,建立措施、制度,实现数据可控,策略可视,运维自动化,在60%的业务环节中应用智能模型进行决策,模型的准确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