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快消品销售人而言,每天都在问自己一个问题。
增长究竟是什么?
是将资源投入使用并获取的一种方式。
套用这个底层逻辑,如果资源投入到效率最高的渠道,业绩增长应该相对也是最快的。
没错!在大众快消品这个“爆品为王”的快速重复周转的行业里,这是做业绩最快的方式。
也错!在大众快消品这个“爆品为王”的快速重复周转的行业里,也是做生意最慢的方式。
“业绩”一般是为了交差!“生意”大部分是为了发展!
前者为了短期达标,怎么快速、怎么方便怎么来;后者为了长期发展,不仅现在要做好,更要持久。
在新零售渠道和线上线下平台不断迭代和裂变,能够短期内完成指标和任务的方法很多,如果认真罗列起来,我们可以和大家罗列出100种完成指标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抓手——逮住爆品往死里比价。
伴随着渠道高速迭代和持续碎片化,快消品的“进货”和“出货”渠道从未像现在如此的多元、多维和拥挤!一方面拥挤带来繁荣的增长机会;另一方面也暗中夹杂着很多混乱踩踏的风险。
线上线下全域范围内正出现越来越多的卖货平台,然而大多数平台售卖的产品却极其类似和相同。当中,越是新平台越要流量和GMV活下来,而活下来最保险的方式是选择标品中的爆品,这样就导致各厂家成熟核心爆品的竞价空前无序化和白热化。
无序化是不断打破渠道边界野蛮竞争,明处暗处前台后台各种贴补扑朔迷离看不清。
白热化是不断击穿平衡状态下的价盘,不管明天后天先保住今天能够赢得这个大单。
对于厂家和经销商,换来的是什么?表面的业绩在增长,里子的情况在恶化!价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当所有的平台都在疯狂竞争和杀价的同时,品牌商核心爆品的生命周期就会加速度缩短,也许短时间可以通过换规格、错规格、加规格和新规格来缓解,但长时间会逐步走进死胡同。
怎么办?三步照着办!
第一步:识别。
一定要清晰地识别出哪些增长是低质量的“伪增长”。批发渠道的大单增长、不知去向的劳保增长、线下货品在某多上翻增长、异地来回窜货的增长、新渠道低价供货的增长……这些增长来得快去得也快。还记得风光的零售通和新通路吗?还想得起橙心优选的地推路演吗?还找得到当年跟你对接的叮咚买菜采购吗……昨天的他们又是今天的谁谁?
第二步:转移。
大单达标一时爽,“一直大单一直爽”!大概率情况是业绩指标无法一次性或在短时间内合理合规,需要逐步转移和逐步切换,老老实实做本地市场应该做的生意和努力,逐步降低大单的比例,聚焦核心渠道去抢份额夯根基,这是根本,最起码不会给自己挖坑。
第三步:嫁接。
嫁接的目的是什么?将不良性不持久的大单业绩良性化,简单地说就是“业绩从良”。既然享受到了新零售快渠道的“爽”感,就好好地待在这个渠道这个平台把生意做起来。从研究这个平台的消费者画像和货品逻辑两个关键点切入,前者是为了精准选品,后者是为了货品提效。做好这两个关键动作,就能把以往用价格和贴补换来的平台地盘“松土换种”,一个目的就是嫁接出真正To C的持久销量。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问:“三步做完,咱包熟吗?”你说呢?你天天摸鱼,想看一篇千把字的文章就会了?不可能。
可能的是你耐住性子看完这篇千字短文后,已经开始警惕“伪增长”了,因为这些伪销量终究会有被摘下面具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