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使用的人越多,价值越大——比特币

在比特币出现前,所有的金融交易场所都需要严格的保护,无论是金本位体系下对贵金属的严防死守,还是股票交易中心里被层层加密的计算系统。原因很简单——货币,作为商品社会的流通工具,如果没有保护,就会成为各种犯罪分子觊觎的对象。所以,金融企业需要世界上最严密的防护。最高级的保险库都是为金融企业量身定做的,即使如此,还是会出现金库被盗等意外。金融网络和前面提到的交通网络、通信网络及能源网络一样,都是“中心化”的——是一张从某些重要节点向外辐射的网络。这些重要节点,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上海……每个金融中心都集中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交易场所,更不要说在其中流动的货币。因为买卖之间要达成交易需要共同信任的第三方结算。而这些“第三方”又要寻找它们可以信任的“第三方”,比如,中央银行就是支撑各大商业银行的“第三方”。这些相互依靠、互相联通的金融企业在地理上的聚集,形成了国际金融中心。这些“中心”一天的交易吞吐量可能是某个小国家全年的GDP。在比特币出现之前,“去中心”交易不可想象。

但是,比特币改变了金融规则,通过比特币进行支付不再需要通过某个中心进行结算,也没有向交易双方提供信用担保的“第三方”。比特币可以处理上百万美元的交易而无需动用军事保护。没有了数据中心这样的中央脆弱环节,攻击比特币网络比劫持地下金库还要困难。

比特币的设计核心思想是以数学题答案作为货币,其发行权独立于任何中央机构之外。比特币使用公开密钥系统,用一串字符作为货币。每个钱币都包括了其拥有者的公开密匙。当钱币从用户A支付给用户B时, A将B的公开密匙添加到钱币中, 然后这个钱币又被A用私人密匙签封。B现在拥有了这个钱币并且可以使用,而A就不可能再次使用这个钱币。

利用比特币进行结算的A和B之间无需更多的中间人,因此,可以跳过金融机构,也无需发钞的中央银行。比特币能够在网络上流通并逐渐成为通行的交易媒介,它的流行打破了之前各种网络在初建时必须由外力推动的定律。它既不像铁路网,需要某个政府用国家信用做担保;也不像通信网络,需要以未来的扩张和使用量的成倍增长为今天的基础扩张背书。比特币形成的交易网络同样适用于“网络效应”,也就是,使用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

我常常用迅雷下载这样的P2P传输网络来解释比特币的价值为什么和使用人数成正比。当一部片子成为流行片,人人都希望下载的时候,它就有了众多的复制品,就意味着更容易在网络上找到任何一个源再次复制,就好像流行的电影很容易找到“种子”一样。越是冷僻的电影,被复制的概率就越小,就可能找不到下载源。比特币的原理是一样的,所有使用比特币的用户都可以为其他人的交易验证“区链”——区链是比特币里的一串字符,经过加密后,它记录了这个比特币之前的交易特征。

使用比特币的人越多,这种验证就越容易,因为总会有人在网络上为你验证这个比特币是否可用,那么,你需要等待验证的时间就越短,比特币就越好用。同样,当越来越多的真实货币可以与比特币兑换的时候,它的流通性就越来越强,愿意采用比特币支付的商家和买家就越来越多,它就会成为一种通用货币,即使没有发钞的中央银行,也会受到信任。可以说,只要使用者不断增加,比特币作为货币的各种属性——可验证、流通性、汇率不易被操纵,都会不断提升,最终,可能成为一种全球通用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