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新黄金十年”,盘活经济需要“快产业”

在所有经济模式中,地产经济是相对简单的经济模式,但在中国,它却是个不容忽视的经济模式。主要究其原因,中国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各个产业没能形成一个有机体,工业发展还处在低端运行阶段。

“中国制造”升级困难,盘活经济要靠“快产业”。

“快产业”就是那些能够在短期内快速调节经济运行状态的产业,地产业就是典型的“快产业”。我把地产业称为“快产业”,是让关注地产的人对“地产经济”有更直观、更形象的了解。特别是在“中国制造”遍体鳞伤的时期,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调节作用不可小觑。城市和商业地产开发还是“新黄金十年”主旋律。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房地产一定会崩盘,这也是房地产泡沫论的理论基础。没有哪个经济学者能够对房地产进行准确的分析,这些人发表这样的论调,在获得自己一时的快感后,本来可以买得起房的人,却再也买不起房了。

“徐牛赌”中,经济学家徐滇庆输了,登报道歉。徐滇庆为什么会输呢?因为他只是从经济学角度看房价,认为资金流动性过剩,房价就会涨。徐滇庆只从经济学这单一角度,而没有从社会、人文等其他角度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认为资金一定要流动起来、一定会流入股市、楼市,所以楼市、股市大涨。事实上,从社会的角度看,你会发现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干预力度是比较大。从人文的角度看,你会发现中国人一向不愿意花钱、习惯存钱,所以如果只从纯粹的经济学角度看问题,那么得出的结论必然是错的。

从其他角度看,房地产业虽存在泡沫,但不会以崩盘的形式出现,而是通过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经济结构调整,工业产品价格降低,房地产质素升级来表现,而这些表现最终变相地吸走了泡沫。

政策性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

我曾经专门撰文强调地产投资者与置业者千万不要听信“纯经济学家”的判断。这些年,“纯经济学家”对房地产业发展大势的研判的准确性是众所周知的。因为“纯经济学家”的视角太单一,学问太专业,所以,他们的言论就不够精确。

“地产经济”是“混合经济”,仅凭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很难对地产经济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此外,市场经济的计划性非常明显,纯粹的经济学思维不适合解读中国的地产经济,所以,这些年“纯经济学家”的对地产经济的研判把大家害苦了。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支持”房地产,在此之前,政府都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这也说明民间和政府决策层面对房地产的认识基本一致。一方面,正视房地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实行切合实际的政策,而不是一味地抑制房地产的发展。事实上,越是抑制房地产的发展,越会刺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