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大范畴

九个要素分属导向、内形、外势、动作四大范畴。

(一)产融导向

9C系数是产融经营的导向,企业一切产融活动都以它为指引。

经营企业,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没有一定之规,可以有无限可能。这看似是优点,实际上是缺点。因为选择越多,痛苦就越多,很容易让人迷失。

所以,企业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指引和导向。

企业没有导向就会失去方向感,如同海上丢了指南针的船只。

这些企业的经营者打哪儿指哪儿,而不是指哪儿打哪儿。他们经常陷入烦琐的日常,很少能抽出时间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企业当前的战略重点是什么,自己有没有跑偏。

作为导向,9C系数的作用就是告诉企业经营者,企业存在什么问题,当前的战略重点是什么。

(二)产融内形

产融内形,即企业内部的产融基础和实力,分为两大要素:净收益和净资产。净收益偏产业属性,主要靠产业经营;净资产偏资本属性,主要靠资本经营。

净收益是9C系数的分子,净资产是9C系数的分母。

企业最良性的增长模式是,以净收益的增长为主,净资产增长为辅。以净收益的增长,带动净资产的增长。

但是,在净资产一定的情况下,净收益的增长是有上限的。因为有多少米,只能做多少饭。

所以,当净收益增长空间不大时,必须将增长的重点转换到净资产的增长。

至于何时转换,要看9C系数。

当9C系数超过0.2以后,就是转换净资产增长模式的时候。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否发展做大,内因和外因都很重要。如果要问内因和外因哪个更重要,我认为是内因。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事情不是没有,但它们之所以被称为传奇,就是因为稀少性和小概率。更多的情况是,以强胜弱、以大欺小、石头碰鸡蛋。这些都不稀奇,正是《孙子兵法》所说的“无智名、无勇功”,但却是孙武子最推崇的。因为这是最安全、成功概率最高、最符合客观规律的。

企业的核心内因就看两大要素,净收益有多高,净资产有多大。

(三)产融外势

产融外势是外因,分为四个方面:政商环境(包括法规政策、政商关系)、产业市场、资本市场、科技变革。

内因很关键,但外势也很重要。不过,它对小企业和大企业的意义不同。

对于小企业,外势更多的是机会。

格局已定,风平浪静,市场已被先行者瓜分,哪有小企业插足的空间?只有风云突变、狼烟四起,小企业才能乘势而起、借机而动,在纷纷扰扰之中野蛮成长,最终乌鸡成凤、草莽成龙。

对于大企业,外势更多的是风险。

因为大企业已在既定格局之中占据优势,保持既定格局对它们是最有利的。形势突变,它们的格局就可能要发生变动,这是它们很不愿意看到的。

企业要成长,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外部机会、内部资源、内外匹配。利用外部机会、规避外部风险,对企业意义重大。

(四)产融动作

产融动作是在产融导向之下的具体打法和举措,分为两个方面:产业经营、资本经营。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1.动作与目标

实现产业目标,并非只能靠产业经营,资本经营也可以实现,比如通过并购可以直接获得净利润。同样,实现资本目标也不是只能靠资本经营,产业经营也可以实现资本目标,比如产业经营增加的净利润都可以变成净资产。

2.动作与外势

产业经营不是只考虑产业市场就可以了,还要考虑政商环境、科技变革。同样,资本经营也不是只考虑资本市场就可以了,还要考虑政商环境和科技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