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的程度有深浅之分,简单的提升管理效率,或触及商业模式转变,都是数字化转型,我简单划分有三种不同程度:
1) 业务与管理的机制优化,包括企业管理问题与短板的修补,管理效率优化提升、管理方式调整升级,以及应用系统优化固化等。
2) 企业业务的再造与重组,包括企业主营价值链的端到端流程的贯通、企业价值凹地激活、组织人员文化升级、数字信息应用赋能等。
3) 生态与商业模式的创新,包括企业业务模式的创新、产业结构的重塑、新生态经济形成、数字化产业孵化等。
这三种不同转型程度可以理解为数字化转型的“点”、“ 线”、“ 面”,业务与管理的机制优化,是从业务、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各点上开展转型工作,侧重在对公司业务管理的短板问题进行解决,侧重通过应用系统来固化管理方式和提升效率;企业业务的再造与重组是从企业核心价值链入手,通过流程贯通来实现各业务板块的协同,产生企业整体效率提升的价值,这个过程必然伴随企业的组织架构及其相关的内容在岗位与角色级的调整,也伴随着ERP或其它企业应用集成贯通的系统建设工作;生态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更大层面上的转型,是对企业业务模式、企业外部生态圈上下游进行重新的整合,伴随企业信息数据的增值为产业链伙伴提供新的服务。
“点”、“ 线”、“ 面”三种不同转型程度在转型的影响范围、复杂程度、变革难度都是逐步增加的。不同的类型的企业,由于企业性质、行业特征、市场环境的差异,往往能转型程度也是有差异和共性的。
简单来看,企业体量越庞大、行业越传统、国有化越高,相对转型难度就越大,TOC(客户是个人消费者)、TOB(客户是企业)和TOG(客户是政府)的转型难度也是递增,所谓船小好调头,行业竞争越充分,业务规模适中,机制灵活的企业,往往转型创新更突出,更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