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忠:产业园区与产业地产发展现状及破局之道

一、产业园区领域的跨界属性与当前行业困境 时间01:28:57

各位书友好,各位朋友好。我的专业领域跟前面几位老师有差别,属于跨界范畴。听了前面专家老师的分享,我很受启发。我们这个领域确实太跨界了,涵盖建设、规划、招商运营等多个方面,涉及产城、新区域、工业园、物流园、科技园、文创园、艺术街区、孵化器等众多业务范畴。这些业务与在座各位的企业或业务都息息相关。

我们常说产业园区是社会经济、工业及产业发展的晴雨表,是其显像。该领域的关键业务包括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区域产业招商、产业集聚、产业链、产业生态、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金、产业投资、产城融合、城市更新、总部经济、跨境出海、写字楼招租以及区域平台公司转型(如城投变产投)、房地产转型等,涉及面极广,是整个大社会、大区域的晴雨表。

而且,一个地方的园区兴,则产业兴,进而带动区域兴,最终推动国家兴,这是我们能看到的现象。

由于今天在座的朋友未必都从事我这个专业领域,可能属于企业界或其他行业,所以我不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过多交流产业园区的专业细节,只是简单提及。

现在又到了半年节点,这本来就是一个痛苦的周期,我常称之为困且卷的周期,这也是各行业的写照。我们看到各个园区的出租率、去化率都在降低,写字楼经营状况不佳。近两个月,我走访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苏州、厦门等许多城市,开展专业业务时发现,确实处于这样一个痛苦周期。

企业经营状况不好,退租、缩减生产规模的情况导致空置率高、去化率低,各位老师所说的这些现象,我们都有深刻的现实感受。

二、产业园区行业的发展路径与战略定位 时间01:31:18

在这个周期下,作为专业人士,还是要谈谈我们这个专业在今年、未来以及下半年的发展方向。我在公众号里前不久也反复表达过类似观点。

我们这个行业有两条经营主线:

l  资产经营管理线:涵盖楼宇、不动产、园区、新城以及商业配套设施、文化配套设施等。

l  产业集群发展线:包括产业集群打造、产业招商、产业运营服务、产业投资、产业孵化等。

我们领域必须清晰梳理这两条线,因为每条线涉及的业务板块和工作内容都很庞杂。无论园区属于政府、地产商还是运营商,都要梳理清楚这两条线,明确重点做什么、哪些能获利、哪些未来能获利、哪些是战略高度的、哪些是基础层面的,这是一种战略再定位和再梳理,尤其在当下困难时期。

围绕这两条线梳理清楚业务线,才能在下半年及以后走得好、走得顺,否则难以度过这个困倦周期。定位清楚这两条线,就能提升城市运营和业务运营水平。

现在行业有一种趋势,即国进民退,在我们这个行业表现更明显。国有企业、区域平台公司状况相对理想,而民营企业,像地产商,大多已陷入困境。

国企虽然在前进,但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区域平台公司在改名,如城投变产投,甚至更前卫的叫科投公司,但我常说,无论是城投变产投还是变科投,都只是换汤不换药,整体经营管理战略和基础保障尚未达到要求,还在探索的路上,任重道远。

今年下半年,我与很多区域和同行交流后达成共识:以消化存量为主。如果任何区域、任何企业(无论国企还是民企)还在大规模开发建设,那就是在给自己挖坑埋坑。当然,如果为了政绩非要做增量,可以滚动开发,适当开发一点,但千万不要再大规模开发,我们这个行业经常是政绩工程的代表。

另外,要强化精准运营服务。在困倦周期,必须强化运营。刚才各位老师讲的强基非常关键,企业要夯实基础,园区也要强基,包括我们的专家、顾问咨询机构也是如此。

最近几个月,我们做咨询或培训时越来越难,因为企业、运营商公司要求越来越多,花同样的咨询费或培训费,想要的东西更多。在这种困难周期,我们也不能彻底回绝,只能被迫多付出、多投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专家、团队越来越实战,因为周期变了,困难了,必须拿出更高明、更全面、系统的办法。

这就应了那句话:大潮退去,谁在裸泳。现在要看谁还能游泳,而且是穿着裤衩在游泳,要强化实战能力。对于我们来说,和其他行业一样,产品力、销售力、服务力、品牌力,这四力要平衡,都要具备。

三、做好产业园区项目的六个关键要素 时间01:36:25

站在我们这个行业角度,如果有同行在听,我想如同我在公众号提示的那样,做好项目操盘需要保持六个要素:

1.        策划力:园区要有独到、差异化的策划。

2.        执行力:高效的操盘执行能力,策划加执行是现实所需。

3.        战略经营规划能力:更高层面决定策划与执行的是集团或运营商的战略经营规划能力,这是围绕两条业务线所做的战略规划及资源配置。

4.        资源整合能力:经常说规划再美丽,如果资源整合不给力,就仍在冬天里。很多时候,即使做了战略规划,甚至请了第三方专家团队,但资源配置不够,内部缺乏人才,外部资源整合不足,导致想做的业务做不了。

5.        运营管理能力:这是保底的强基基础,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要做到位,它是基础保障。

6.        人才保障能力:形势和业务在变,人才保障能力要不断强化培育,否则会出现很多项目和企业因人员能力不够,讲得好却做不出来的情况,而培训培养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努力。

四、招商的三个关键环节:抢商、留商、育商        时间01:41:21

招商是我们的生命线,政府、区域、园区、楼宇都在招商。当下,新诞生的商家很少,创业和扩张的少,收缩的多,所以招商已变成抢商,出一个抢一个,甚至从旁边园区、旁边城市抢,谁抢的本事大谁就赢。下周我要给北京的国家国企讲如何抢商

在抢商的同时,还要留商,把好的企业、产业留在我们的区域、城市、园区,这也是本事。从楼宇经济角度测算,如果留住一个商家和损失一个商家,损失的是六到九个月的出租率回报,因为商家走后,新招揽、新招商需要时间,还有免租期等,所以留住商家不亚于抢商。

另外,还要育商,因为现在新出现和扩张的商家少,所以需要运营、服务、产业孵化、产业投资,这又是一个关键环节。抢商、留商、育商是我们招商的三个生命线具体工作,今天先简单分享这些。

五、新政策下的企业机会与园区选择建议

我们行业与每个行业、每家企业甚至每位老师都有关联,我们常请老师到园区、区域做咨询、授课,因为我们是窗口和平台,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些可能与书友更相关的企业机会。

2024 8 1 日,国家出台了《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取缔了靠税收贴补、地方流程反哺的政策,这对很多企业是利好:

l  改变了营商环境,不能再靠税收贴补抢企业、招企业,对中小企业友好,利于草根创业。

l  对传统产业企业利好,不一定只盯着生物医药、AI、人工智能等企业,传统产业企业,如食品、机械加工等,会更市场化地被对待和招商,当然如果有技术含量、能数字化转型更好。

l  会出现马太效应,对区域、城市、园区来说,新政策出台和国家强控后,越强的城市营商环境越好,运作能力越强,招商和集群发展也越好,强者更强。

给在座的企业方一些选园区的小建议,无论选工业园、科技园、文创园还是孵化器:

l  优选城市高新区和经开区的园区:这些区域本身就是做产业的,具有很好的产业平台和扶植功能,政策信息、产业链服务等都比较健全和夯实。

l  首选配套完备的园区:吃吃喝喝等生活配套便利通畅,进驻后方便谈生意、开展业务。

l  选择切实有产业服务的园区:很多园区展示的服务平台和内容有一半以上是虚幻的,要选真正把服务落实到位的园区。

l  选择政府不过多骚扰的园区:不要选那种经常被要求填报表、开会、统计的园区,最好是平时不打扰,但企业有求助时政府窗口和平台能出来的园区,比如今年杭州热,就是因为政府不骚扰企业。

l  选择不戴有色眼镜的园区:即使企业不是高新技术企业、顶尖人才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园区也能平视、待见企业,这样的园区营商环境更好、更平和。

六、园区作为平台的重要性

最后给各位老师提个醒,园区是平台、载体和窗口,老师们、专家们、咨询服务机构应该更多借助园区与企业对接,把服务、咨询、顾问业务与企业结合,园区是个特别好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