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思考,缩短开会时间

还有一个明显的会议问题是会议时间长:

-​ 讨论某问题时引出其他问题,发言人讨论得热火朝天却离题万里,会议耗时很长主题却涉及得很少。

-​ 一些形式主义的会议,下面睡倒一大片,发言人仍然淡定地读着稿子照本宣科。

-​ 领导侃侃而谈、一次发言一个小时,下属双眼迷离、频频点头。

-​ ……

在缩短会议时长方面,上情下达会议相对简单,只需要上级领导每次开会发言注意限定时长即可。需要系统性思考的主要是专题讨论会和决策讨论会,如何缩短这两类会议的会议时间,有五点建议可供参考:

1、目的纯粹一些

会议时间长并没有什么问题,一个专题讨论会开3、4个小时甚至更长都没有任何问题(务虚讨论会更长,需要半天以上才会有效果),关键在于会议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是否有较好的效果。

参会者觉得会议时间长的原因往往是会议目的复合。比如说,有的会议把务虚会和问题讨论会复合在一起,不但问题讨论不清楚,时间也不自觉地被拉长了;还有的会议把汇报会和决策讨论会搅和在一起,有时候决策没达成,时间却白白浪费了;最多的情况是专题讨论会和汇报会放到一起,时间很长,问题却讨论得不清不楚,领导不满意、参会者也觉得效率低下。

因此,会议目的最好单纯一些,这是会议省时的良方。

2、做引导发言

多数企业的会议不做引导发言,往往是主持人说一声会议开始,接下来如果有议程就直奔主题。看起来效率高,实则不然。一般来说,会议召集人和主持人对会议目标比较清楚,但会议参与人对会议目标只是有一个笼统的认知,不够深入,这会影响后续发言的质量,也可能使后续的讨论陷入拖沓混乱的情况。

因此,在每一个议题之前做3~10分钟的引导发言能够提高会议效率。引导发言的核心内容是要告诉与会者该议题需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这样做可以非常明确地让参会人知道其发言的关注点,减少发言时间同时使会议能达成最终结果。一般来说,引导发言由会议召集人、主持人或由提前约好的某位专家来做。

3、主持人发挥作用

在会议中,最让人深恶痛绝地是某些人滔滔不绝却言不及义,最让人无可奈何地是领导讲话的时间太长却没人敢拦。

这就需要主持人在议程设置和现场把控上下功夫。议程设置可以包括三个模块,其一是预定发言模块,由对议题最熟悉、最专业的参会者发言,每人提前准备并限定发言时间;其二是自由讨论模块,大家自由发言,现场由主持人掌控,具体规则可以包括发言先举手、每个人限定几分钟以内,跑题及时纠偏等等;其三是领导在会议结束后总结,也要限定时间,如10分钟,到时间准时结束。

4、善用会议资料

很多会议都没有文字资料,即使有也是PPT打印版,让不了解前因后果、逻辑关系的人看起来一头雾水。亚马逊公司在会议管理中极为重视word版会议资料的撰写和使用,这对达成会议成果、节省会议时间很有帮助。如果会前有较好的会议资料,同时要求所有参会人阅读或撰写相关会议资料,将大大提升会议效率。

5、严格会议管理

会议管理的严格程度对缩短开会时间也有很大影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万达哲学》一书中写到:

“一个万达广场建设周期是两年左右的话,从开工到开业的全部周期会分成400个计划节点。所有计划节点编入信息系统,如果工作按计划节点正常进行,系统亮绿灯。某项工作没有按节点完成,系统就开始亮黄灯,黄灯持续一周工作进程还没有跟上,黄灯就会变成红灯,相关负责人就要受处罚了。一年出现多次延误,有人就要被换掉了。”105

这是典型的源于泰勒制的计划管理文化,万达的计划管理文化对于会议时间管理有极大影响——万达开会迟到会被重罚,会议有严格的开会时间和散会时间,每个人的发言都有时间要求,主持人在每人发言到预定的最后一分钟时,会做出提醒。

反之,很多企业开会时,很多人习惯性迟到,甚至一把手带头迟到。发言时也不遵循会议议程的指引,随心所欲,造成很多时间浪费。可以思考一下,你所在企业的会议时间浪费主要是因为什么,以上五个点中的某一点有所改观是否会给现状带来大的改变,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应该系统性执行(笃行不怠、长期坚持)。这是普通企业向优秀企业跃升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