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及激励,很多人的脑海里浮现更多的估计都是金钱。诚然,金钱是激励直接、有效的一种手段,但仅仅有金钱是远远不够的。团队的激励也存在个体差异,对于一些激励理论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找出比较有效的激励手段,进而提升团队建设的成效。
(一)动机的过程
动机理论研究认为,人做某件事情的动因是有未满足的需求,从而造成“紧张”,然后这种压力会转变成驱动力,进而寻求一些行为来实现这种未满足的需求。当需求获得满足后,“紧张”也就不存在了,行为的动力就消失殆尽,如图10-1所示。
图10-1员工需求满足动机过程
此理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要清楚的了解员工当前未满足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激励。
期望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都存在一种对未来的“期望”,如果期望达成率高,个人就会比较努力。反之,员工将会失去动力。个人努力是期望有更好的绩效,更好的个人绩效是则望更好的组织奖赏,最后通过组织奖赏,进而实现个人目标。如果中间某个环节出现期望与现实结果的差异较大,就可能造成个人努力的中断,如下图10-2所示。
图10-2 个人期望理论图
² 个人努力-个人绩效:绩效达成度,员工感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以达到某种工作绩效的可能性。如果员工通过个人努力所达成的个人绩效与期望相当,则会激励员工继续努力。
² 个人绩效-组织奖赏:奖赏可能度,员工相信达到一定绩效水平后即可获得理想结果的程度。如果员工认为组织奖赏能体现个人绩效,则对员工形成正激励。
² 组织奖赏-个人目标:奖赏吸引力,从工作中可以获得的结果或奖赏对个体的重要性程度。如果员工通过组织奖赏感觉实现个人目标有望,则会是良性的;如果感觉组织奖赏与个人目标很远,甚至遥不可及,则个人努力则会受到影响。
(二)员工激励因素与措施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人有五种需求层次,从初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到进一步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至最后的自我实现需要。虽然后来又产生了其他的激励理论,但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显然是马斯洛的这个需求层次理论。
员工层级越低,需求层次也越低;随着员工层级的提升,相应的需求层次也在提高。在很多企业里,特别是高层人员的离开,更多的原因就是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很多老板还以为是金钱的问题,实在令人叹息。
各需求层次对应的员工激励因素和激励措施概述如下。如表10-1所示。
表10-1员工层次需求分类
(1)对于基层员工来说,提供基本的工作报酬和物质待遇即可,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对其的激励,多是从金钱上去考量。
(2)一般员工,都希望有个健康的工作环境、稳定的收入,保障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因为有基本的生活开支和生活压力,收入的稳定性比较重要,包括工资发放的准时性。有些店老板甚至不准时工资发放,殊不知,这对一般员工是个多大的影响,这不仅是诚信的问题,而且也影响到他们生活开支的节奏。企业老板的这种错误实属不应该,早晚都是要支出的,何必要拖延而又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呢!
(3)中层员工开始关注社会交往,对公司的人性化管理、和谐的团队工作环境比较看中。一个较为人性化的公司,对中层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员工会选择待遇比同类水平低20%,但工作氛围好的团队。公司的关怀,包括员工家庭的关照、基本福利的保障、多种活动的组织、公司制度建设的参与、工作能力的培养、公平的晋升机会等。
(4)中高层员工则看中地位与认可,注重“面子”,比较看中职位和头衔,因为这些都是展示给别人的;同时,可多赋予其责任,以达到激励的目的。
(5)高层员工,自主性很强,与当老板只是一步之遥,特别是针对开设几家店面的区域经销商而言更是如此。他们更注重自己能力的发挥,以及创造性的工作,股份的开放也是可选激励之一。
(三)归属感的建立
激励的核心是培养员工的归属感,现在多数经销商很少考虑这些了,思考更多的或许是如何让员工好好干活,提升经营业绩。
归属感包括身体、情感、理想和精神的归属,需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身体的归属,包括办公硬件、物质、基本的生活工作条件。
(2)情感的归属,包括快乐、被关心、被认可,以及安全感。
(3)理想的归属,包括个人利益在团队利益框架内得以实现。
(4)精神的归属,包括认同团队价值观,成为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