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电商,尤其是微商出来后,销售资质的门槛似乎一夜之间降到了底线以下。“人人都能卖产品”的时代,让那些原本靠着贸易起家的经销商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本赖以为生的营生,竟然毫无技术可言。
销售人员是不是也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以前渠道品牌就是爷,经销商指着你发家致富奔小康,看见你自然两眼放光;如今线下渠道式微,线上品牌不可一世,经销商的生意又受到电商、微商的冲击,自己会不会就此被人替代,这线下的生意还能不能做?经销商看到你的精气神,自然就不会热血沸腾了。
分享经济时代,零售商,尤其是渠道商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有,价值在哪?怎么引导经销商建立这样的价值?对于销售管理者,尤其是区域销售人员,能不能将经销商引导到关注生意本身上来,而不是任其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是形成区域良好销售氛围的关键动作。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互联网化以后,线下渠道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以我个人对线下、线上渠道的了解,尤其是对家居建材行业的了解,经销商未来的定位有两个趋势。
趋势一:即使互联网化的程度再升级,经销商也不是被“去中间化”,而是“再中间化”。我有以下三个理由:
(1)秩序和顺序好调整,但是社会关系的文化很难调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也是一个关系社会,更是一个信誉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的社会。而互联网化讲究的是规范和标准,一切有据可查,一切按标准做事。现实的渠道商和下线客户之间因为操作的需要,规范化程度低,口头契约程度高。有些事情是厂家没有办法承诺和做到的。姑且将这种关系称为“区域交易关系趋向稳定”。
(2)除非中国不存在地方利益一说,否则经销商必将长期存在。经销商凭在当地浸淫多年建立起来的关系网,很多品牌其实都在搭便车,地方关系的处理是企业的重要成本,这叫“搭便车边际成本递减”。
(3)经销商做能赚钱,不代表厂家做就能赚钱。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区域总经理很难有“所有者”的心态和眼光去看待经营过程中的每件事,尤其是对成本的看法。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能赚钱的东西也变得赔钱,我称之为“老板心态的魔力”。
趋势二:分享经济时代,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分工越来越明确,而不是经销商失业。
2008年,我做互联网趋势预测的时候还有一个错误认识:认为电商渠道的兴起不是挤压的线下渠道,而是打压的门店生存空间(即零售商是不是一定要把大笔费用投在租赁最好的地段、用最好的装修材料、建最好的门店)。今天看来,实体零售门店依然存在价值。经销商核心价值将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尤其是女人。消费过程显然不仅仅只有买卖动作,还有服务、社交和体验等隐性需求,有较高售后要求的家居建材产品尤其如此。而门店的本地化服务和集中的商业街,为消费者提供了可比较、可体验的现实感受。
(2)成为多品牌同类产品的售后服务中心,变一次收费为多次服务收费,建立本地化的粉丝群。尤其是那些需要专业技能才能持续提供售后服务的产品,如大型家电、水电产品,谁有办法将售后的成本属性转变为利润属性,谁就真正控制了渠道。
(3)提高配送的质量和半径,成为快递和物流公司区域配送的潜在竞争对手。京东商城在产品配送上前向一体化,在成都、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广设仓库基地,与快递公司直接竞争。事实上,未来真正能与快递、物流形成竞争态势的是星罗棋布的本地化门店。
如果我们的销售人员看清了这两个趋势,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角度出发,怎么引导经销商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呢?经销商有三大核心价值:实体门店的社会价值、社会关系的通路价值、本地化服务的拓展价值。我在这里各举一个小例子:
(1)实体门店的社会价值:消费者需要的才是必须存在的。
对策: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赵总,如果您的店铺又有人流又有销量,您说这家店铺是谁的?”
“当然是我的。”
“以您十多年的江湖经验,您觉得自己是在线上有优势还是在线下有优势?”
“应该在线下有优势一些。”
“一个擅长跑步的人去打拳击,有得冠军的机会吗?”
“关键是实体店的成本高。”
“您知道一个真正旺销的网店需要哪些成本吗?”
“我还真不清楚。”
“就是……”可以给经销商算网店的账,也可以直接转入下面的话题。
“如果线下的马路两边没有一家实体店会是什么景象?”
“应该不可能。”
“对,互联网是一个渠道,线下也是一个渠道,两者分工不同而已。互联网对实体渠道的冲击是一个筛选、提升的过程,那些底子不厚的店肯定要被淘汰,留下来的店才能真正成为线下的旺店。这样的实体店建起来后,厂家拿的走吗?线上抢得走吗?这才是你在线下渠道安身立命的根本。”
(2)社会关系的通路价值:向上的政府关系,向下的消费者关系。
对策:区域化的粉丝经济。
“赵总,如果一个陌生人跑到你家里推销东西,你反感吗?”
“肯定直接把他轰出去。”
“为什么你的安装师傅去消费者家里,边修东西还边推荐产品,人家还端茶倒水呢?”
“我的安装师傅是去给人家提供服务的好不好?”
“这就对了,你现在卖给人家产品后,只能给人家提供一次服务的机会,人家端茶倒水,你还能再卖点东西。如果你能不停地给人家提供二次服务的机会,你是不是会有更多的销售机会?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消费者变成粉丝后,这些粉丝是谁的资产?”
“我的。你告诉我怎么才能把消费者变成粉丝呢?”
(3)本地化服务的拓展价值:本地问题,本地解决。
对策:为人之所不为,才能成就核心价值。
“赵总,您说您开发出来的线下网点向您拿货,这个网点是属于谁的?”
“当然是我的。”
“那为什么三岔河村,老罗的货一直没有发呢?”
“那个地方太偏,送那点货过去还不够油钱的呢。”
“你知道老罗为什么要向你进货,而不是去网上倒货卖吗?”
“为什么?”
“因为他所在的那个地方是快递、物流都不发达的地方,这就是电商竞争的死角。那个地方交通不便,很多东西都比外面卖得贵,老罗自己也说了愿意承担运费。他们镇上每个星期二赶集,你们只要约好,每周二把货送到镇上,老罗自然会安排人接货。做电商做不了的生意,才能体现你的实体店的价值。下线门店死心塌地地跟你干,是因为只有你才是真正了解本地生意的人。”
你说一遍,经销商会不会把这件事当成事?他不会当成事,而是会把它当作一股风从耳边吹过。要让经销商把你说的话当成事,你得遇到事情就给经销商念经:要建立核心价值、要建立核心价值、要建立核心价值(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还要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告诉他旺销店是他的、粉丝是他的、下线网点是他的,经销商才会安下心来构建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