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怎么制作这样的会议地图呢?我们给出具体的7个步骤。
第1步,建立会议的坐标线:时间维+ 会议类型。
首先建立两个思考的维度:时间维和会议类型维。时间维可表示为年、月、周、日,会议类型可按照时间触发、流程触发进行梳理。
一般按照企业管理经营活动可以为这样几类:
◆时间触发: 公司级、事业部级、部门级的经营管理例会。
◆流程触发: 战略类会议、产品审核会议、人力资源管理会议、重大投资审核会议……
具体如表3-4所示。
表3-4建立会议地图的两个维度
第2步,固定时间、不可变更的关键事件优先安排。
企业里的一些重大事件,在年初的时候都可以固定下来,有的企业形容为:“好像先在一条河里,摆上几块大石头,后面来的人都要绕道。”
比如在图书行业,一年几次的图书订货会,对出版社来说可能是全年的订单来源。对书店发行渠道来说,可能是全年采购的来源。
比如在服装鞋业,一年四五次的订货会非常关键,90%的订单来源于订货会。因此,订货会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事件,企业会集中一切力量打好这几场战斗,所以时间和资源的优先级非常高。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年报、半年报的公布是比较关键的事项,而且一般时间由交易所提前确定。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倒排年报的几个审核节点,如董事会会议、执行委员会议、审核委员会等。
第3步,按照每一类会议自身的逻辑来决定时间安排。
每一类会议有自身的业务或管理逻辑。
比如周期性的年度、季度、月度管理例会,就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议题,定期召开,甚至报告的模板都是固定的,只需每月更新里面的数据和分析。这样也有助于与会者按照一个统一的框架进行思考,也帮助与会者将精力放在异常情况和数据上面,抓住关键问题。
比如战略制定和战略调整的会议,时间是根据议题来决定的。制定战略的过程要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方便集中思考和讨论,可以将相关的议题划分成一个个主题,如“内外部环境分析”是个主题,“事业部定位和营销策略”是个主题,“各部门行动计划”是个主题。
一次集中召开的会议可以讨论当中的两个主题,也可能只讨论一个主题,并且每次会议都要就规定的主题达成共识。所以以阶段性会议成果为标志,把战略制定分为几个阶段,如业务战略阶段、计划阶段、预算审核阶段等。
比如,服装行业产品季是一个大运作流程,这个流程被划分成策划、设计、开发和订货四大阶段,9次重要会议。有些企业的产品季可能长达12~16个月,预先固定时间的阶段审核会议,将它们变成一个个小的节点,不断跟踪和审核项目开展的过程,从制度上保证一季产品的成功率,具体如图3-10所示。
图3-10 服装行业产品季
第4步,充分考虑关键参与者的时间,据此进行会议时间分析的再修订。
企业的经营管理会议是管理者发挥管理职能的重要场合,所以要充分考虑关键参与者的时间,尽量让关键参与者能够出席。
比如,销售总监每年有几个大会,对于销售管理非常重要。这些会议如果离开销售总监的亲自主持、深度参与,几乎没有效果,像这样的会议有每年的经销商会议(3天,年度结束前1~2周)、全体销售人员培训(2天,每季度一次)、大区子公司经理会议(半天,两个月一次)、部门经理会议(每月10日)等。
比如,公司总裁是全国人大代表,出席政府会议需要1个月时间,因此,所有重大决定、会议都需要安排在此前后。
第5步,考虑涉及全员的固定事件,进行会议地图的再优化。
企业有一些涉及全员的重大事件,总裁和高管层会到场鼓劲,各级各层的管理者会等待检阅,员工也盛装以待。这样的全员参与的事件,公司每年都会有,但是时间不固定在某一天。
比如,年度全员总结和表彰大会、新员工培训、公司25周年庆祝、全员运动会等,一定要让高层、各层管理者在工作日历上预先把这一天留出来。
第6步,合并会议 。
按照每类会议、关键事件展开后,会议变得很多,而管理者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可以进行会议的合并,将主要参加人相似、内容相近且时间相近的会议合并。
比如,某集团有两个事业部,A事业部规模很大,占集团业务的80%,因此,事业部的管理者基本上也是集团的管理者。集团要开季度经营会议,而A事业部也开季度经营会议,可以合并这两个会议,建立企业的季度会议。
会议的地点也可以合并。比如服装行业订货会期间,高层和业务部门经理都会到场,高层集中的地方,有很多议题都可以在此期间讨论。
第7步,合理安排突发性会议。
通过以上6个步骤能够建立起企业固定决策的会议框架。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应判断是否要通过会议解决。如果需要通过会议解决,再确定决策的议题、参与者和决策的时间,然后再安排这样的突发会议。安排突发会议应当谨慎,否则管理者整体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哪里还有时间完成自己的业绩?
这样可以画出类似表3-5的会议地图:
表3-5会议地图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