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企业经营可控性指标诊断

(一)常用可控性指标的构成与表现判定

可控性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偏离经营目标值的指标,体现的是经营决策者对经营的可掌控程度。对一般制造型企业而言,其经营可控性的诊断可参考表6.12。

表6.12 一般制造型企业经营可控性诊断表

(二)常用经营可控性指标的业绩改进

当经营决策者对企业的可控性不满意时,一般可参考表6.13进行改进。

表6.13 一般制造型企业经营可控性改善指南

(三)常用经营可控性指标的应用检视

检视要点:经营决策者和各职能主管人员能否运用销售收入偏差率、销量偏差率、变动成本偏差率、固定成本偏差率及利润总额偏差率作为工作的指导依据。这包括但不限于:

​ 产能规划。

​ 订单承接与实绩动态管理。

​ 生产出货与实绩动态管理。

​ 标准成本与实绩动态管理。

​ 目标利润总额与实绩动态管理等。

​ 形成不断缩小偏差、控制偏差波动范围的良好经营习惯和经营掌控能力等。

实际上,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将各类财务指标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范围内,其难度是空前的。运用管理会计诊断企业经营业绩后,应及时撰写并向经营决策者提报“经营业绩诊断报告”,经营决策者据此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等,及时进行经营管理与企业治理的改善。

经营决策者应当注意的是,收益性、资产效率、成长性、安全性及可控性指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类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各指标的均衡、协调发展,企业才可能永续经营,具体请参见图6.7的逻辑归纳示例。

图6.7 一般制造型企业五大类财务指标的相互作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