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终端促销创新

时至今年,2018年,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都已经快走完了,但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还拿着20世纪90年代初的思路经营企业,妄想“以不变应万变”。我觉得有一个道理是在世间万事万物相通的,那就是进化论的道理——适者生存。竞品企业不需要做到多么完美,只需要比你做得好,比你更适应产业链,比你更适应市场,就有更大的希望比你活得久。

当今,企业面对的消费人群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消费观念上看,一系列新的消费观念已经形成:买好不买贵;买好不买多;中意才买,不凑合;同质化产品,只买实惠的;重产品也重视服务,包括售前建议、售后维修、配件更换等;愿意花钱买便利;愿意花钱抢先体验;愿意花钱图清净、花钱设门槛(把闲杂人等排除在自己的族群之外);愿意花钱提高效率、获得保障。

消费行为习惯变化的表现:越来越懒,能不出家门就不出家门,出门能少走一步就少走一步;越来越急,就不想排队,就不想“等”快递,就想看首映……

新消费文化形成的原因:认知水平提高,眼界进一步开阔,理性精神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大众文化的影响;圈层、族群的形成及其亚文化的影响;经济基础发生重要变化。

本章我们来具体谈一谈推广、促销(以下简称促销),也就是营销的4P理论中提到的1P,Promotion。

如何定义促销?

《畅销的原理》(马修·威尔科克斯,Matthew Willcox)中提到:营销的本质是影响选择,使事情变得直观,让别人轻易就能选择你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一味地通过塑造品牌去卖商品。品牌方针,是思考用户的需求、品牌的价值和商品的优势,用多样化的方法来说服目标客户。简单来说,就是想尽办法找到用户喜欢什么,再看看自己的商品有什么好的地方能够迎合他们的喜好。

大脑方针是从大脑做决策的过程出发,去研究怎么影响消费者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营销行为都是一次影响选择的过程。

消费者是千变万化的,他们来自不同地域,肤色不同、性格不同,喜欢的东西自然不同。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在逐渐降低,品牌的重要性也在逐渐降低,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下降,这种情况下,传统营销中的品牌方针逐渐变得不适用,应转为以大脑决策为出发点的大脑方针。

品牌方针也好,大脑方针也好,其目的都是对销售的过程(或者说是消费者购买的过程)施加影响,促进销售的达成。我们认为这一过程都可以称之为“促销”,促销是企业面向消费者做出的一种(一系列)“活动”。

营销的4P理论中,最后1P是Promotion,我们通常称之为促销。在英语世界中,Promotion一般有以下三种意义:

(1)a move to a more important job or position in a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擢升,提升,晋升。

(2)an activity intended to help sell a product, or the product that is being promoted.

(产品的)促销,推销;促销(推销)的产品。

(3)the activity of persuading people to support something.

提倡,倡导。

从中可以看出,促销是一种行为、活动、动作,其目的是实现交易,说白了就是让顾客掏腰包,真金白银的掏出来,一手钱一手货;手段其实可以多种多样,没有特定的限制。但是在此,我们应该关注到一点,那就是Promotion含有“提升”的意思,或者说这个P的重点应该落到“提升”上面。提升意味着是附加在“常规之上的”,也就是说本来、一般情况下在做常规动作,而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实现某一目标,又附加上一些其他动作。所以我们认为,促销就是附加在“常规销售”之上的“附加动作”。

更进一步明确的定义,促销就是通过价格优惠、更多产品价值让渡、附加价值增加、服务改善等激励条件配合相应的各种具有有效内容、形式的信息,传达激发消费者购买动机以促进交易实现的商业活动。

上面我们谈到了,商业环境在变化,消费人群也在变化。而消费人群的变化,从整体上看,一方面,空间维度上分层分块了;另一方面,从时间维度上看,前后有了显著区别,无论消费习惯还是消费意识,都呈现出显著区别。这种消费习惯和消费意识的不同,不仅仅体现在成交的那一瞬间,它应该是全过程的不同,整个消费过程,从产生需求动机到注意到某一产品服务,到其间受到各种影响,再到最后成交,都应该不同。对于促销来说,主要是消费过程中施加影响的活动,必须随消费者的变化做出调整。以前无论说什么、做什么、怎么去刺激,如今的消费者可能统统都不买账了,用现代年轻人的话说就是:无感。新零售的促销,必须摆脱无感才能奏效。摆脱无感,就是要在促销活动的方方面面做出调整,从起心动念一直到最后的交易达成,全程都要施加影响:

不忘初心+系统规划+完美演绎+高效推进+持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