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质在于服务。经销商管理同样在理不在管,理顺厂商之间合作的需求点,寻找共同的契合点,助推厂商之间的合作,才是经销商管理的本质。
一、管理经销商的终极目的
厂家管理经销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经销商听话?错!管理经销商只是手段,销量与市场才是目的!
经销商经营的目的是什么?销量与利润。
区域经理工作的目标是什么?销量与市场。
经销商的终极需求与区域经理的终极需求大同小异,有共同的目标与利益,必须相辅相成。
所以,区域经理的工作就在于将市场目标、业绩目标、经销商的经营效益统一起来,统一于市场的基础工作,统一于消费者的认知购买,调动多方面的资源在市场竞争中攻城略地。
因此,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区域经理的工作等于帮助经销商做好市场、卖掉产品、赚到钱。只要能帮经销商做好市场、赚到钱,所有的管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有人反驳:“经销商做我们的产品一年赚几十万、几百万,基本上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更别说配合工作、服从管理了。”
我只能反问:“你对经销商的经营及市场管理起到哪些促进作用和指导作用?你有没有掌握渠道?光靠耍嘴皮子、搞关系、摆领导架子、没有真才实学、光靠厂家实力当后台的区域经理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欲取先予。要想让经销商听话、服从管理,就要先满足经销商的需求,帮其做好市场,卖好产品,赚到钱。所以,管理经销商的终极目的就是帮助经销商成功。
二、经销商不配合工作怎么办
遇到那些既不不配合工作,又不服从管理的经销商怎么办?换掉他?不!通过你的能力,帮助经销商赚到钱才是最好的管理方法。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就像小两口过日子,难免吵吵闹闹,我们不能一见不和就要求分手。
(一)经销商实力是否匹配
看看经销商有没有供我方开发市场使用的资源,包括资金、车辆、人力、仓储、渠道等。
(二)经销商合作意愿强不强
目前,经销商是否在意我们的产品,还有没有继续合作的意向。
(三)有没有机会东山再起
综合分析当前的市场条件及双方的资源优势,通过共同努力,有没有希望打败对手、占领市场。
(四)以公司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能否找到更有实力的经销商
有实力的经销商就真的好吗?找到更有实力的经销商,对方就会重点推广你的产品吗?很多大经销商对待新产品就像狗熊掰棒子,看见一个掰一个,掰一个丢一个。很多优秀的新产品都死在“忙不过来”的大经销商手里。
(五)更换经销商能否真正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更换经销商并不能解决市场的根本问题,反而更加被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转变经销商的思想,缓和合作关系,让经销商主动按照厂家的思路把市场做好才是正道。
(六)为什么不试着从自身找原因
任何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并有其客观原因的。一般来说,经销商追捧知名品牌及热销产品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不配合工作?这只能说明该品牌在当地没有影响力、销量一般,或者在合作的过程中,厂家有很多没做不到位的地方,最根本的原因是经销商不赚钱。这时,我们必须换位思考。
(1)是否存在拖欠经销商的费用、销售人员和经销商发生不正当财务关系等问题。
(2)市场问题不处理、发货不及时、给经销商开空头支票、经销商的库存过大、厂家的促销政策迟迟不到位等,从而引发经销商不满。
(3)市场推广方法不对路,多次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推广没有效果,厂家缺少对市场的支持,经销商对产品缺乏信心。
(4)区域经理开展工作过于高调,摆领导架子,看不起弱小的经销商,伤害经销商的自尊心,让经销商反感。
(七)经销商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问题都不是单方面造成的,只是某一方把问题或矛盾激化了。下面,我们来看看经销商层面容易出现的症结。
一是资金紧张,流动资金跟不上。
二是态度不端正,对产品不重视,代理多个同类产品或正在被竞品厂家拉拢。
三是内部管理混乱,市场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四是受经营思路的影响,难以突破市场。
五是服务意识差,渠道网络口碑差。
六是存在侥幸心理,违反厂家规定,低价向外地市场冲货、拦截厂家费用等。
七是业务团队薄弱,执行不力等。
所以,经销商不配合工作,必须从市场层面、机会层面、品牌影响力层面、经销商层面、企业自身层面等综合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经销商解决本质问题才是关键,更换经销商并非上策。
三、真正的管理源于有原则的帮扶
先看我的朋友李总管理经销商的案例,他是如何从端正经销商的态度,转变其经营思路,再到帮助其开展市场基础工作,并协助经销商将一个濒死市场救活的全过程,解析经销商管理的本源。
(一)历史背景和市场现状
5年前,李总在一家国内知名的饮料企业担任区域经理(现在是这家企业的营销总监),负责开发江西市场。竞争品牌由于进入市场较早,有竞争优势,在市场上设置了很高的防御堡垒。而李总公司的产品,虽在全国范围内属驰名品牌,广告力度也很大,但在江西市场的知名度并不高。同时,由于前期的部分经销商对市场不负责任的操作,产品的美誉度也不高,加上招商门槛较高,江西市场招商比较困难。
为了短期内突出重围,企业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经销商,争取打造几个样板市场,让那些一直观望的经销商看到希望,同时带动周边市场的招商工作。
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李总被派到了LP市场。LP是一个拥有8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可产品在当地的销售额一个月只有2万元,基本上是一个处于死亡边缘的市场。
(二)了解经销商的苦恼
李总见到LP市场的经销商王老板,经过寒暄后,基本认定王老板是一个既憨厚又啰唆的人。
一是厂家对市场没有支持,既不给人又不给费用,竞品强势,市场没法做。
二是厂家对市场不负责,半年了,没见过一个厂家的人。
三是厂家的业务经理开空头支票,上次来的业务经理,到市场上转了一圈就让我花了1万多元的市场费用,但销量还是没有变化。找厂家报销,回复是那个人已经不干了,没有上级领导的批复报不了,1万多元就这样打水漂了。
四是去年年底,公司要求压货,那批货到现在还没卖完,马上就要过期了。
五是去年有一批货有质量问题,公司不管,全是我自己收回来销毁的,公司后来说给我补偿,现在都半年多了,一点儿信都没有。
六是临近的H市窜货,我都跟公司汇报很多次了,至今都没有处理。
七是为了生存,又勉强接了几个新品牌,每月平均5万元的销售额,有三个销售人员、两辆车、一个门面、一个仓库,新品牌是杂牌,虽然量小但利高,能够维持生存。
八是市场越来越难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终端越来越强势、批发市场取货的人越来越少、经营成本越来越高、赚钱的产品越来越少等。
听完王老板的诉苦,李总安慰王老板,告诉他只要找对方法,没有做不好的市场。以前,市场没有做好,主要是公司对江西市场不重视、没有重点开发,但王老板也需要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方法不对路,并列举自己亲自操刀的安徽的H县的案例,小县城总共就几十万人口,一个月的销售额就有100多万元,激发王老板的斗志。
王老板虽然憨厚、啰唆,但是一个容易激动的人,很快有了斗志,表态只要公司愿意打造LP市场,就算砸锅卖铁也会全力配合;只要李总方法对路,自己为他马首是瞻。
(三)思考对策
回到宾馆,李总陷入沉思,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换户比较困难,即使能找到有实力的经销商,人家也不一定会用心做。现在的策略就是扶持王老板,如果他是一个“阿斗”,那就再骑驴找马吧!于是,李总决定先在王老板面前树立威信,让他相信自己的市场操作能力,而且要赶快帮王老板解决遗留问题,对公司以前没做到位的事情给一个承诺,约定解决的期限,消除他对公司的不满。明确地告诉王老板:“现在已经正式开发江西市场,广告投入及市场基础投入方案已经定下来了,市场的前景是光明的。”
(四)答案就在市场中
如何解决王老板的问题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李总决定亲自走访市场、发现问题,并制订出市场开发方案。
吃过午饭,李总就去转店,做初步的市场调查,发现的市场问题如下。
一是王老板只顾眼前利益,经常代卖其他商户的产品,同时经销一些“三无产品”,而且售后服务一般,在终端,他的口碑很差。
二是在竞品进入市场较早并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而公司的产品的市场基础较弱的情况下,与对手正面交锋有些不明智。
三是王老板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费用投入分散、混乱,缺失亮点,加上竞品强势,业务开展更加艰难。
四是不重视学校、网吧、大商超等重点渠道。
五是乡镇市场——这个销售巨大且竞品防守较弱的市场迟迟没有开发。
(五)转变经销商的思路
深度调研后,李总对王老板的市场开发及经营思路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放弃所有的杂牌产品,专心把公司的产品做好,单品牌突破才有机会。
二是暂缓对大商超、餐饮的投入,在费用有限、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和竞品打消耗战。
三是加强终端产品陈列,重点打造校园店、网吧、车站及部分C、D类店,打造自己的优势渠道。
四是将乡镇市场的开发上升到战略高度,发挥价格优势,快速占领农村市场。
总之,集中优势力量,从竞争品牌的薄弱环节入手,逐步开发,才是取胜之道。
李总又讲解了一些通过上述策略成功的市场案例,以及优秀市场成功的经验,王老板虽然不太明白,却热血沸腾。
思路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关键在于落实,确定方案、制订标准、高效执行、目标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六)突破市场的关键是业务团队
基层业务人员的执行水平决定了市场工作的质量,突破市场的关键是打造一支充满激情和战斗力的业务团队。
一是团队激励。召集经销商和销售人员,讨论目前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内部管理问题,听取销售人员的建议,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提高销售人员的提成比例,并从市场费用中拿出一部分对业绩突出的销售人员进行奖励。最后,谈了谈产品的市场卖点和竞争优势,鼓励大家将它打造成当地市场的第一品牌。开完会后,销售人员平日里无精打采、懒洋洋的状态一扫而空。
仅有热情而没有目标是盲目的,有了目标没有方法则是危险的。
二是团队培训。就产品知识、铺市技巧、陈列标准、客户开发、维护等给销售人员做培训。
三是以身示范。“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距离,而“标准”和“榜样”是实现“知行合一”最好的方法。于是,李总亲自带领5名销售人员去铺市、理货、调整陈列、谈判,并反复对他们讲:“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但成功的经验和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每个人都要根据推销对象的特点,结合产品的卖点和自身的优势,总结出一套推销技巧。
四是跟踪指导。对刚参加完培训的销售人员来说,培训的内容很难立即被消化,所以,培训后的跟踪、指导非常重要,纠正错误、强化标准。
五是实战锻炼。销售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销售技巧只能在实战中提高。
(七)科学的市场策略和可行性的推广方案
区域市场成功开发除了要有优秀的业务团队外,还要有科学的市场策略和可行性的推广方案。
一是细分销售渠道:超市卖场、B类连锁店、C/D类便民店、餐饮店、宾馆招待所、夜场、网吧、车站、报亭、冷饮店、校园店、批发市场、乡镇二级批发商、乡镇直供超市、农村小卖部等。
二是收集整理终端信息,包括客户资料、消费者反馈意见、竞品信息及促销活动、本品现状、消费环境及趋势、分析竞争环境和格局等。
三是通过对市场的调查,李总和王老板制订了以下市场突破策略。
(1)有针对性地开发竞争压力较小的乡镇市场的重点超市。重点投入、打造样板店,并以此吸引有实力的乡镇二级批发商。
(2)快速抢滩乡镇市场,建立健全乡镇二级批发渠道。在部分乡镇市场,可利用产品的利润高于竞品的优势,以及二级批发商忠诚度差的特点,挖竞品的墙角,实现深度分销。
(3)建立激励性的销售制度,以此激励二级批发商快速登陆农村市场,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格局。
(4)城区市场则在车站、校园、网吧、快餐店等进入门槛低、投入少、产出高的渠道,与竞争对手打攻坚战。
(5)选择部分生意好,销量大的C、D类零售店进行特殊陈列,重点打造社区样板店,逐步提高小店的铺市率及成活率,做到现款现货。铺货网点的陈列必须优于竞品,必须张贴POP等终端宣传物料;必须按路线和周期拜访,做好服务,维护好客户关系。
(6)暂缓投入酒店等渠道,等其他渠道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有了费用支持、业务团队壮大后,再和竞品直接竞争。
在确定了整体思路后,李总和王老板又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详细的促销方案、执行计划、考核办法。
1个月过后,王老板的销售额为15万元,比上个月直线增长650%,比去年半年的销售额都高。3个月后,徘徊在20~25万元,LP的市场基础工作已经见成效了,但市场还需要强化,以图突破市场。
四、经销商管理的6句箴言
从李总的经销商管理经验可以看出,做好经销商管理主要是态度问题,不要指责、埋怨、要求经销商,而是为经销商提供市场营销思路,并帮助经销商抓住细节。
(1)对经销商来说,优秀的区域经理既是军师又是老师。区域经理用企业文化武装经销商的思想,端正经销商的态度;协助经销商做好市场策划,理顺工作思路;帮助经销商完善管理,做好经销商业务团队培训;用销售利润和销售政策激励经销商积极、主动地做市场,监督经销商落实公司的市场政策及促销方案,用公司的市场管理规定约束经销商。
(2)不要把管理两个字挂在嘴边。很多时候,经销商的社会经验、年龄、个人成就等都远超我们,他们也爱面子,我们可以换一个方法“沟通”、“合作”、“双赢”。
(3)反思自己为市场和经销商做了什么?不要只用回款衡量经销商,先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位了。市场工作做到位了,回款找你;没做到位,你找回款!
(4)不要总盯着经销商口袋里的钱,要把眼光放长远,只有消费者在终端肯掏腰包,回款才有保证!
(5)为别人的利益奋斗,自己才能获得利益。区域经理要代表公司,完成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和市场指标;要代表经销商的利益,帮经销商赚钱;要代表自己和销售人员的利益,超额完成销售业绩,让自己和销售人员都赚钱。把这三方面的利益和资源统一到具体的市场工作中,才能获得利益。
(6)完成销售回款任务与管理好经销商的最好办法就是操作好市场、卖掉产品、帮客户赚到钱。